胸腹水沉渣切片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 2

胸腹水沉渣切片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王海燕1孙鹃2刘晶1

王海燕1孙鹃2刘晶1

(1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医务处710054;2武警陕西总队医院军人三病区陕西西安710054)

【关键词】胸腹水细胞学大细胞淋巴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40-01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ticlargecelllymphoma,ALCL)也称Ki-1淋巴瘤和多形性组织细胞样淋巴瘤。临床上主要有两种形式存在:系统性(可累计淋巴结或结外部位,包括皮肤)和原发性皮肤性。系统性多累计骨髓、骨和胃肠道、呼吸道,其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侵犯性强,偶有白血病表现。原发性主要发生于成人,为惰性病程,个别病例可自发消退。现对我院近期收住的1例以胸腹水为主要发病特征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分析如下:

1简要病史

女,28岁,主因“腹胀、纳差、发热20天,乏力1周”入院。发病以来腹胀以上腹部为主,进食后明显,食欲下降,体温最高39.1℃,外院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无效。查体:左锁骨上窝可触及直径约1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硬,无触痛,与周围组织粘连。蛙状腹,叩诊呈浊音,腹水征(+),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腹部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区轻叩痛,肠鸣音约3次/分,正常可闻,未闻及高调及气过水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2脱落细胞学检查

胸腔积液离心后涂片及沉渣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腺癌细胞,高度可疑恶性肿瘤细胞。腹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CD43(+)、CD30(++)、LCA(+),Fascin阴性。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RBC:1.5×1012/L,HCT:16.1%,HBG:56g/L,PLT:81×109/L,WBC:3.71×109/L,N:64.5%,L:15.6%,M:19.7%。(2)血生化检查:总蛋白:50.7g/l,白蛋白:29.4g/l,总胆红素:5.6μmol/l,间接胆红素:5.3μmol/l肾功:BUN:7.5mmol/l、Cr:82μmol/L,K+:3.49mmol/l、Na+:129.2mmol/l、Cl-:76.2mmol/l、Ca2+:1.12mmol/l,血糖:6.47mmol/l。血清淀粉酶:20U/L。(3)结核菌素试验:(-);(4)支原体:(—)。(5)胸水常规:淡黄、清亮,粘蛋白定性(±),细胞计数:1830×109/L,红细胞计数:1640×106/L,白细胞计数:190×106/L,单个核细胞百分率0.7,多核细胞百分率0.3。(6)胸水生化:葡萄糖4.47mmol/L,氯化物101.5mmol/L,蛋白22.5mmol/L。

4辅助检查

(1)腹部CT:“双侧胸腔积液,腹水,腹腔多处淋巴结肿大,脾大,右侧附件囊肿。(2)妇科彩超:子宫声像图示:宫颈潴留囊肿;双侧卵巢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右下腹及脐周所见低回声:性质待查(肿大淋巴结?)。

5诊断体会

胸腹水的细胞学诊断对疾病检查具有快速、准确、简单、易行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早期癌症的重要诊断手段,被临床广泛应用。如何提高检出肿瘤细胞的阳性率,是病理工作存在的难题。常规的胸腹水离心涂片,诊断恶性胸腹水,因涂片厚,红细胞多、炎性渗出物及黏液、细胞结构重叠,背景不清晰,其敏感度只有50%~78%[1,2],而胸腹水沉淀物切片是提高阳性率的有效方法[3]。但在胸腹水内的肿瘤细胞、转移癌与淋巴瘤的鉴别困难,很多报道表明胸腹水中的淋巴瘤细胞与转移癌比较有区别:淋巴瘤性胸腔积液、腹水中间皮细胞较少,而转移癌的胸腔积液、腹水中间皮细胞多,两者明显不同,这可作为一个识别的重要因素。本文报告我科应用胸腹水沉渣切片诊断具有特异性恶性细胞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检测时将胸腹水离心后的沉淀物放入4%中性甲醛中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及瑞氏染色后清楚的观察到细胞的排列方式: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部分间皮细胞,整个背景较干净,细胞多集中不成团,核大而圆,可见核仁、核分裂象,核浆比增大,核内染色质颗粒粗大而分布不均,核一侧出现凹陷,凹陷的一侧可见略丰富的胞质。细胞异型性较大,但程度不如分化差的转移癌,考虑为恶性淋巴瘤,为了明确此恶性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准确诊断,蜡块进行了连续切片,反复免疫组化染色后,结果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表明了胸腹水中的恶性淋巴瘤细胞不但能区分,还能做出确定诊断[4,5],但还需今后积累更多临床病例进一步观察、分析。

总之,胸腹水沉渣切片操作简单易行,设备要求低、陈本低,能够使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得到相对一致的细胞学切片,易于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故其应用价值大,在病理诊断工作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ConceicaoQ,ManoelBN,CarbsEB.Characterizingsubopulationsofneoplasticcellsinserouseffusions.Theroleofimmunocytochenistry[J].ActaCytol,2001,11(5):618-624.

[2]黄雅萍,蔡路兵,翟梅娟,等.胸腹水细胞沉渣包埋技术及应用

[3]肖同浩,陈寿松,熊丽萍,等.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检出率的方法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2):277-278.

[4]刘复生.中国肿瘤病理学分类(上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29.

[5]张凤.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鉴别良恶性胸水的临床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