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研究

/ 2

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研究

刘蕊莉余孝云

刘蕊莉余孝云(深圳健康元药业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7)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52-02

刺五加注射液是从五加科植物刺五加提取丁香苷、异嗪皮啶及总黄酮等8种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液,主要作用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耗氧量、降低血液粘度及镇静、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亦日益增多[1,2]。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品种陆续出现“安全问题”,由此引起了中药注射液的“信任危机”,究其原因,可分为“药物”和“使用”两个方面。本文就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合后的微粒、pH值、紫外吸收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配伍应用特点。

1材料

1.1实验药品刺五加注射液,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1012;0.9%氯化钠注射液,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03015。

1.2实验仪器gWJ-4型智能微粒检测仪,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FE20型精密酸度计,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谱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注射器,浙江欧健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分别将刺五加注射液10、20、25、30、35、40Ml,缓慢注入到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灭菌注射器先抽出50Ml),混合均匀,尽量减少气泡产生。测定微粒、紫外吸收及pH值。重复测定三批样品(实验所用注射液,通过微粒、pH值和紫外的检测,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

测定刺五加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时,选用光阻检测法,选取2、5、10、15、20、25、35µM七通道,进样体积选5Ml,进样次数为3次。

2.1配伍后不同时间微粒变化将供测微粒的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上下翻转20次,静置10Min,立即用智能微粒检测仪直接测定微粒数(微粒检测仪已设置好,每次抽样5Ml,测3次,显示平均值),记录所测微粒数(室温15℃);并在混合后10Min、30Min、1、2、3及4h,分别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微粒变化,所显示微粒为每毫升所含微粒数。以药典判定标准10uM、25uM微粒数为主。

从测试结果可看出,随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数逐渐增加。根据临床输液应用特点、预试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设定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观察时间为4h左右。刺五加注射液用量为25Ml及以下时,4h内测定10µM、25µM微粒数均符合药典规定(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µ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5粒,含25µ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3粒。);用量为30Ml时,3h内测定10µM、25µM微粒数均符合药典规定;用量为35Ml及以上时,4h内测定10µM、25µM微粒数均不符合药典规定。

2.2配伍后不同时间pH值变化取供测试pH值的配伍液,室温(15℃)放置,观察配伍液在0、1、2、3、4hpH值变化。在0~4h放置时间内,刺五加注射液用量为10、20、25、30、3540Ml,pH值分别为5.68±0.01、5.68±0.01、5.64±0.01、5.64±0.01、5.66±0.01、5.64±0.01,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8%、1.8%、1.8%、1.8%、1.8%、1.8%。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变化不明显,随刺五加注射液用量的增加,pH值稍有减小。

2.3配伍后不同时间紫外吸收变化取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合用液1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0倍,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对照,分别在01234h进行扫描,在刺五加注射液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收度,观察其吸收度的变化。其结果为,在510nM时,10Ml吸收度为0.241230~0.2235,20Ml吸收度为0.4230~0.4117,30Ml吸收度为0.6138~0.5942,35Ml吸收度为0.7214~0.7115,40Ml吸收度为0.8042~0.7917。随着刺五加注射液用量的增加,吸收度基本按比例逐渐增大;随配药后放置时间延长,其吸收度有减小趋势。

3讨论

本实验表明,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刺五加注射液在25Ml及以下配伍后放置4h以内,30Ml配伍后放置3h以内,微粒检查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应规定,35Ml及以上配伍后在10uM处微粒计数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前期研究表明,微粒测定,静置10Min微粒稳定;同等配比不同体积的溶液,对微粒影响不大)。两者配伍后0~4h内最大吸收峰无位移,吸收曲线形状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表明配伍后两者化学性质稳定;pH值亦无明显变化。为确保刺五加注射液输注的安全,建议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浓度不易超过30Ml/200Ml,应在3~4h内输注结束。因不同厂家、不同批号药品会有出入,上述实验结果可作为临床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晶,商洪才等.944篇521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医循证医学杂志[J].2010,10(2):182-188.

[2]刘超平,廖庆权等.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中国现代医药应用[J].2007,1(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