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校腐败推动高校特色化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3

遏制高校腐败推动高校特色化发展

陈俊豪

陈俊豪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产业化的推进,腐败现象在高校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表现出一些新趋势。腐败现象不仅给学校师生造成恶劣影响,阻碍学校发展,也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解决好高校腐败问题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扫清路障。

[关键词]腐败高校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者

作者简介:陈俊豪(1972-),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9-0010-03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政策为背景,立足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高校腐败问题是我国诸多腐败问题领域中最为隐秘、最难界定、最易忽视的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影响最为深远的问题。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腐败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腐败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再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一、高校腐败问题的特殊性及反腐重大意义

第一,高校腐败关系到“大学精神”的延续和繁荣。“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犹如人的精神对人的存在的意义一样,没有了精神,大学便失去了生气,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基本的定向、导向和激励作用,对大学品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腐败问题就像大学里的一颗“毒瘤”,不但腐蚀了干部和教师队伍,恶化了校园风气和环境,而且也侵蚀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大学精神”,损害了大学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声望,对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和遏制高校腐败问题,为大学精神的延续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大学精神的繁荣提供肥沃的土壤。

第二,高校腐败关系到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高校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设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可靠接班人。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提供一个具有良好校风、优秀教风和积极学风组成的校园文化环境。而如果高校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贪赃枉法,违法乱纪,高校教师做不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品德败坏,作风低下,学术腐败严重,就不能够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要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坚决反对和遏制腐败,使我们的高校既成为探索学问与真理、追求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精神殿堂,又成为风清气正的廉洁净土。

第三,高校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高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战场”,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等重大使命。因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看待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主动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推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腐败问题绝非是高校自身的、与社会无关的问题。如果任凭消极腐败现象在高校滋生蔓延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高校就必然会丧失其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创新科技的首要功能,就必然会失去其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的特殊作用,就必然会使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校腐败问题的新特点新趋势

第一,涉及范围广。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实行教育产业化以来,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范围逐步扩大。高校在人事任免、职称评聘、人员录用、招生考试、招标投标等方面都有权自主决定。在这些工作的运作过程中,权力寻租【1】现象各式各样,不断出现。主要有:(1)以权谋私,利用人事权、审批权谋取私利,捞取好处;(2)滥用职权,办事不公,搞任人唯亲,搞拉帮结派,搞“一言堂”;(3)失职渎职,工作不负责,决策不科学,造成重大政治经济损失,如出具假证明、假文凭,违规搞经济担保等。更为明显的是,高校腐败还体现在学术腐败方面,如一些老师发表论文时抄袭、剽窃别人成果,职称评选中弄虚作假,重复发表论文,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中拉关系、走后门,发放人情文凭、关系文凭等等。

第二,表现形式隐秘。高校工作运行机制体制的弊端,造成了权力过度集中,缺乏透明度。高校相对于别的企事业单位而言,具有某种程度的封闭性,内部的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高校腐败问题就很容易在黑暗中慢慢发酵,直至蔓延。如学校财务运作存在缺陷,财务审计把关不严,审批、复核、报销制度和财务检查、审计监督流于形式。不少单位和部门创收资金脱离监管视线,私设“小金库”。又比如,高校在管理体制上赋予行政主要领导较多的决策权与处置权,在经费的管理上不论金额大小,基本上实行主要领导“一支笔”签字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第三,后果的严重性。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主要场所。今日高校中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就是明日中国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因此大学生的成长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高校腐败造成的严重危害性,主要有:一是给学校师生造成恶劣影响。很难想象,大学生在一个“官本位”思想严重,崇尚“权力”蔑视“学术”的腐败环境中接受教育,会成为一个知识丰富、品德高尚、操行端正的人才。很难想象,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是一名安心钻研学术,认真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二是阻碍学校发展。实践证明,学校每产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都会在师生中引起长时间的思想波动,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科学发展。三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着校区盲目扩建、新校区建设恶性攀比现象。花钱大手大脚,购置高档办公用品,利用公费大吃大喝、旅游娱乐,甚至是贷款资金被侵吞浪费掉,巨额损失无法估量。

三、高校腐败问题的成因

任何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内外部环境,高校腐败问题也是如此。

第一,高校腐败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弊端的表现形式之一。教育产业化是伴随着教育改革应运而生的,其出发点是为了促使我国的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发展教育产业化,可以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经费紧张问题;可以引导教育消费扩大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加速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等。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产业化并不意味着利用教育来挣钱,而是通过社会力量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有的高校直接就把招生赚钱作为办学核心,有的学校则把学校获得的资金如国家投资、学生学费、课题经费、企业捐赠款项等用于“理财”增值;有的学校领导干部则把社会捐助的教育经费当作自己升官发财的重要来源,而不是把经费实实在在地花在办好教育上面。所有这些都表明,教育产业化并非一剂良药,也有其弊端。

第二,高校腐败问题是监督制约不力造成的。高校有自己的纪检监察部门,担负着纪律监督、反腐倡廉的重任。广大教职工也有权对腐败现象进行检举监督。但是,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不强,总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对待反腐斗争;有的则认为那是纪检部门的事情,他们对腐败进行监督就足够了。另外,发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有效形式并未建立,这主要是因为反腐败的保护机制尚未建立,一些关心腐败问题的教职工担心打击报复而不敢检举问题,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热情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教职工的监督作用难以很好发挥。总之,监督实际上的“缺位”、弱化的问题与责任主体不到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腐败问题不能被发现,也就不能查处,即使被发现了,也不敢举报揭发。

第三,高校腐败问题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我国目前的大学权力结构是以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心的。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学科发展、机构设置、建设项目安排、设备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随之增大。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领导决策不民主,导致高校民主建设成为一句空话,以至于个别领导一旦大权独揽,就趁机利用其中的漏洞大肆谋取个人利益,一步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如此一来就为违法违纪者留下了可钻的空子,使腐败问题有了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第四,高校腐败问题是惩处力度不够造成的。对腐败案件查处力度不够,是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体制制度上存在缺陷和漏洞,使得腐败行为在短期内难以被发现,人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才敢于铤而走险。还有就是高校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在监督过程当中常常碍于情面,畏首畏尾,这样其实也助长了腐败的不正之风。

四、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首先要抓住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廉政宣传教育是搞好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和治本之策,是制度和监督确保有效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种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抵制腐败腐朽思想侵蚀的防御能力。当前,高校的干部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好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理》的学习,增强执行党纪条规的自觉性。

第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仅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更要从体制制度的改革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实行阳光工程,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对决策的评议权,是防止公共权利被秘密行使的有效措施。学校的重大决策出台、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都非常有必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实施民主管理。高校应依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坚持以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为“龙头”,辅之以相关配套制度,编织严密的制度网,从而做到真正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第三,加大惩处力度,严厉惩处腐败。高校反腐败既要靠思想教育、靠制度监督制约,更要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例查处一例,一查到底,杀一儆百,通过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打击,遏制高校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高校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重点查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师德败坏等案件。对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努力创建使之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难以承受的严厉惩处机制。只有惩处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形成良好的自律氛围,有效地遏制腐败。

第四,适度提高高校教职员工待遇。虽说高薪未必养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教职员工这一社会相对较高层次群体的劳动给以较高的工资收入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公正原则的。只有当他们的劳动付出得到“社会公正”的认可,才有可能对自己承担角色的道德、义务、责任和规范产生认同,而认同是他们对自己行为约束的前提,否则,他们会把越轨行为作为对“社会不公”进行补偿的手段。如果所得的报酬与他们实际所应该得到的持平,他们就不至于为了某些蝇头小利而舍弃已有的地位和待遇,也不必为了获取利益补偿而另寻理由腐败。

总之,解决好高校腐败问题是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它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对策,强化法制手段,力求达到“法纪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为”的目标,最大限度的遏制高校腐败行为,荡涤象牙塔内的污垢浊流,还高校净土的圣洁风貌。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连春,张双桥.当前高校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需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J].北京教育,2007年第12期

[2]卢菊江.制度建设是高校反腐败的治本之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6月

[3]丁尊惠.试论高校从严治党与反腐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宋清华.惩治和预防学术腐败:高校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J].财经政法资讯,2006年第6期

(责任编辑:常山客)

ToCurbCorrup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toPromoteTheir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

ChenJunhao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andtheindustrializ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phenomenonofcorruptionhasbecomeincreasinglyobvious,demonstratingnewcharacteristicsandtendencies.Corruptionnotonlycausesbadeffecttoteachersandstudents,butalsohindersthedevelopmentoftheschoolandcausesenormouslossestothestate.Towellresolvethecorruptionproblemisanimportantpartofanti-corruptionworkinChina.Itcanfurtherpromotethe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removebarriersforeducationtobetterserveeconomicconstructionandsocialdevelopment.

Keywords:corrup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ocialism;anti-corruption;constr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