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文本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析多文本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的方法

赵亚娜

扶沟县韭园镇初级中学河南周口461300

【摘要】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课外课内阅读脱离、缺少阅读兴趣、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等现实问题,应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探索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的方法。以期建立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内在联系,建立“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课外、课内阅读有机衔接的方法体系。具体措施是: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课内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课外、课内阅读脱离,缺少阅读兴趣,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阅读实践少,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等现实问题。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认真整合和积极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的方法。以期建立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内在联系,建立“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课外、课内阅读有机衔接的方法体系。

一、多文本阅读的内涵

多文本阅读是我国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多文本阅读与以休闲、消遣甚至仅仅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浏览不同。多文本教学的诸多定义总源于赵镜中先生提出的一个较笼统的概念:“随着图书出版及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开始尝试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基于此,学界就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定义达成基本共识,即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也即以一定的方式把一组相关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通过比较、分析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进而最大限度发展学生阅读力和思考力的教学实践过程。

二、多文本阅读中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的实践意义

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一般的阅读相比,它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方法要求。因此,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紧密相连,不仅增长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独立探究能力,最终探索出了“边实践,边思考,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有效策略,有效地改变了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基本现状,促进阅读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初中生的文化素养,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本方向立足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需要,着眼学科理论前沿,深入开展研究,开辟了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譬如“语文阅读活动论”。

三、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

(一)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二)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主要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2.抓住意境想象着读

为了吸引读者,作者都比较注重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感情,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又传神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有的则在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体会、辨析、感悟文章的主旨。因此,阅读作品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3.抓住构思、布局联系着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片段或重点词句朗读,细细揣摩;也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三)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学校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乐趣。如可以定期举办“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等主题竞赛,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课内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趣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内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