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校生癔症发病致自杀现象看精神病科护理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从在校生癔症发病致自杀现象看精神病科护理的重要性

刘小平

刘小平(贵州省瓮安县精神病医院贵州瓮安550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和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逐渐成为自杀主体,其诱因或出于自身情感问题,或因学习压力问题等等。因此,有效护理在防止在校学生因癔症自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癔症;自杀;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135-01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系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杀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和精神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逐渐成为自杀主体,他们或因自身情感问题,或因学习压力问题等等。因此,有效护理在防止在校学生因癔症自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拟从护理角度谈谈精神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1自杀的动机分析及行为干预

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致命。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自杀通常有一个心理过程,表现为:挫折——无用感——厌世——绝望——自杀强迫意念,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复杂的心理矛盾过程,一般不会立即采取行动。在他平常的言语中或在日记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露出自杀的意愿,如言语上反复;行为方面上反复整理自己身边的东西,无缘无故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摔碎,精神恍惚、哭笑无常等等。企图自杀者表达这种矛盾心理,正是表达需要帮助的信号。因此,作为医院医务人员,就需要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关注并及时发现有自杀企图者得迹象,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给予心理治疗。教育他们要意志坚强,珍爱生命,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迎接生活的挑战。

2加强学校教育是关键

学校在学生心理护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扮演四种重要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习的辅助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

2.1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是存在着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例如,师生关系的问题,亲子关系的问题,同伴关系的问题和对异性看法的问题等等;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例如,学习压力问题,厌学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学习障碍问题等等;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例如,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等等。三方面的问题往往联系在一起,构成学生心理行为的并发症。所有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是离不开学校教育的。

2.2德育工作的辅导者。学校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里,不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还有对品德不良的矫正工作。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学校教育常用的办法。这里,要做到两点:一是强调理论依据,多为重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二是重视实际操作,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矫正不良的道德行为,例如,对暴力青少年的人格特质的研究及其矫正问题,对抽烟酗酒的青少年采取戒除的策略和措施,减少他们的重犯率,也是逐步提高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办法。

2.3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辅导,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这种辅导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通常是由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在第二个层面上,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与矫正,学习障碍是中小学学生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通常家长和教师常会认为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或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问题,而对他们采用说教、强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结果越发雪上加霜,使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是学校教育应该发挥作用的一个辅导领域。也是广大在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

2.4选择职业的指导者。当学生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时,在我国将会有70%以上的学生要进入社会,参加职前技术训练或直接投入社会劳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对于这部分青少年来说就非常重要。然而限于自我认识和社会阅历的欠缺,这些青少年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作为学校教育,如何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掌握选择职业的技巧,应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中,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

3提高社会关注,特别是医务护理

良好的社会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条件。作为在校生,有一天他们会走出校门,成为社会当中的一员。全社会要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情绪、行为问题,配合学校和医院,共同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意识,逐步改善社会风气,创建和谐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医院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需要发挥其职责功能: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及时和学校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护理。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重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②关注癔症病学生。护理人员要理解学生家属的心情,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配合,在条件范围内将患者隔离单独治疗,既有利于其恢复,也可避免流行癔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注意关注度,不能过于重视,更不能漠不关心,充分利用心理安慰和暗示技巧及早清除症状。③做好癔症学生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在患者发病时不要围观,在患者恢复后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耐心梳理、鼓励学生正确对待,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如何更有效地培养他们,使其成为合格的接班人,需要全体社会同仁的关注,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