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车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 1

抢救车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诸葛莉1方兴2

诸葛莉1方兴2(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卫生院浙江金华321000)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258-02

药品是用于人类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强药品管理,确保抢救药品在治疗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笔者就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整改建议,与业内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提高管理实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

1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日常管理中发现的存在问题

1.1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管理缺乏规范性和连续性。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主要由护理部管理,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护士三班轮岗,忙于日常护理,忽略抢救药车药品管理工作。例如存在疏于管理、重视不够等现象,交接班的过程和内容也往往把这项内容遗漏,给病人抢救用药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1.2药房人员未定期进行督查,抢救药车药品存在过期失效现象。药房负责人自扫门前雪,对发放到院内其他科室的药品管理不重视。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品种类别不同,数量不等。但使用药品品种平均不少于十几种。通常包括中枢神经兴奋药、心血管系统药、平喘药、解痉药、利尿药、镇痛药(特殊药品)、抗组胺药、催眠与镇静药、止血与抗凝血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等。平时如果不定期查对,极易造成药品过期失效。

1.3医院药事管理组织管理力度不够,缺乏考核,使各项制度流于形式。一些小型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基层医疗机构抢救危重患者较少,抢救车药品使用率低,客观上容易出现管理空白。甚至有些基层医疗机构抢救药品常年加锁保管,但遇到抢救时竟出现找不到钥匙或忘了开锁密码而使病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

1.4部分医疗机构主管领导存在重医轻药思想,使抢救车药品管理长期处于有人用、缺人管,有人取,无人查的管理现状。主管领导不了解本单位抢救车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

1.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往往存在监管漏洞。笔者在药房工作近二十年,从未遇到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抢救车药品的专项督查。

2医疗机构抢救车药品管理的建议

2.1建立切实可行的药品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应依据《药品管理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管理有效、调控有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议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三级管理模式,即药品管理实施主管院长负责制,采取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监督,行政查房制度,检查药品管理情况;药剂科应掌握全院各部门药品使用和管理情况,定期深入病区对抢救车药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检查指导;药品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位,切实保证药品质量。对领用到手术室、急诊室和病区的特殊药品,要严格坚持交接班制度,与药剂科同步做到专人管理,专柜加锁,日清月结,帐物相符,努力实现药品三级管理模式。

2.2提高认识、消除重医轻药意识

抢救药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牛命安危,各级医疗机构的主管领导应重视药品管理,消除重医轻药的倾向。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药房和护理部负责人要加强抢救药车的药品管理,坚决杜绝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2.3加强《药品管理法》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

国家对药品管理已经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药品管理法》学习,及时了解国家药品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倡执业道德,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2.4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拓宽管理层面

对药品的日常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药房表面,应该不断延伸扩展管理层面,杜绝监管死角,尤其重视药剂科以外手术室、急诊室和病区各科室的药品监管。从基础监管入手。

药品管理不当,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安全,抢救车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会延误危重病人抢救时间,后果不堪设想,应引起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必须开拓管理工作新思路,抛开固守成规、因循守旧的管理模式,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真正使药品管理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