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Kindle带来的阅读革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Kindle带来的阅读革命

赵筱月

上海帕丁顿双语学校上海201499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手段日益增多,阅读形式和载体也不断变化着。作为电子阅读器的代表,亚马逊Kindle的发行给读者带来了全新阅读体验,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并且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试图从kindle带来的阅读革命着手,在其带来的各方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将其看作一种新的传播载体,探讨衍生的这种社交化阅读的传播方式,并对多样化阅读及出版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Kindle;电子阅读器;阅读革命;数字出版

十四、1、引言

2013年6月7日,亚马逊生产的AmazonKindle电子阅读器进入中国市场,给出版市场带来正面的力量,给用户带来了清新的阅读体验,对大众的阅读观和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电子阅读器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一种新媒体,这种社交化的私人阅读活动,衍生出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对于传播学而言,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本研究通过介绍kindle以及其带来的阅读革命,着重分析全媒体和数字化条件下的阅读环境及体验。从希望和困境两端分析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利弊,以求探索未来电子阅读器的发展方向。

十五、2、Kindle的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

2.1Kindle的产生

AmazonKindle是由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亚马逊(Amazon)生产的一系列电子书阅读器。第一代Kindle于2007年11月19日发布,AmazonKindle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为用户提供电子图书商品、下载内容等,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报纸、期刊、图片等。E-link是Kindle使用的显像技术,具体为十六级灰度显示。该技术能有效提供类比纸质数据阅读的观感,并且降低电能损耗。在技术的支持下,亚马逊的电子书销售平台日渐壮大。到2010年,美国第一次实现了电子书销量超越纸质书籍。Kindle版本众多,主要包括电纸书和平板电脑两大类别。本文只以通常说的Kindle电纸书为研究对象,即使用e-ink技术的便携式电子书阅读器1。

Kindle系列的发展趋势为:屏幕分辨率的提高、翻页速度的提升、机身更轻薄、续航时间更长,同时尽量降低价格。新一代的Paperwhite还增加了前置光源。和ipad这类液晶技术的阅读器比较,对眼睛的伤害较小。Kindle的卖点即为“专注阅读”。它是介于手机和笔记本之间的一种尺寸,精准地为用户提供“阅读”媒体,而非浏览媒体或是娱乐媒体。Kindle并不属于完全创新性的产品,许多特性同样在之前的电子阅读器上有所体现,例如SonyReader的显像技术。Kindle真正有突破性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类似于APPStore的平台,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正版电子书。

2.2Kindle的商业模式:硬件的软利润

“Kindle+Amazon.com”是亚马逊Kindle的商业模式,在硬件和软件共同加持下,2009年12月25日,西方传统圣诞节当天,Kindle电子图书的销量第一次大于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成为亚马逊网站上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圣诞节礼物,并为亚马逊抢下了电子书市场近60%的份额。

“Kindle+Amazon.com”模式,即“硬件设备+软件内容”,Kindle电子阅读器的发展离不开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强大支持。丰富的电子书和内容资源可以极大的增强读者对于Kindle和亚马逊平台的黏性,而反过来,Kindle硬件上的普及又同时带动了亚马逊的内容销售。

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内容创作主体,亚马逊网站为个人著作权所有者和出版社分别提供了不同的数字出版自助系统,以期更好的保护数字内容和版权所有者权益。自助出版系统为DigitalTextPlatform,用户可自行登录,完成内容上传,同时该内容会同步到亚马逊网站,进行销售。而读者可直接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直接下载阅读(见下图)2。

图1Kindle商业模式图2

除了自身资源渠道,Amazon.com能够提供海量的内容下载是与运营商的合作分不开的。Sprint为亚马逊提供了包括数十万种图书、数量众多的报纸和期刊。2007年以后,电子图书在美国大众出版范畴的销售开始稳步增加,到2009年迅速提高,而这个时间点也恰好是Kindle销售黄金期,二者呈现出同步增长。换言之,内容市场上电子图书的销售与电子阅读器的普及程度正向相关。

十六、3、Kindle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影响

电子书正是新媒体技术对于纸张的一次数字化革命,数字内容便于收集、更新和存储,而电子阅览器以小巧的体积、真实的阅读体验、阅读社交性强、获取信息的便利等特点契合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但其对不同领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

3.1浅阅读与碎片化

在快节奏的阅读环境,令人惊奇的知识爆炸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带来了浅阅读和碎片化的弊端。浅阅读时,读者更多追求心理愉悦和视觉快感,它具有娱乐化、表面化、视觉化的特征。浅阅读更偏向于读者的自我过滤,人们在兴趣的支配下,不需进行深度解析和思考,读者对于内容停留在浅尝辄止上,不断接触新信息但同时不断和遗忘3。

浅阅读降低了门槛,把知识从传统价值的守护里面解放出来,使知识平民化,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但不可否认,这样的环境造成信息的表面化以及片面化,对于那些教育水平较低或分辨意识较差的人,自主地选择很容易使思维趋于平面化,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随之降低。

3.2社会性阅读的复兴

与个别性阅读相反,社交性阅读指的是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和其他读者甚至是作者本人的社交性交流和互动,或读者本身在不同阅读平台上的连通。新媒体条件下的社会性阅读并不局限于对书本的交流,人们就任何一个文字、图片、音视频作品等媒介呈现的内容进行态度和情感的交流,都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性阅读4。社会性工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阅读平台,这样的阅读方式,赋予了读者参与创作的能力,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收集、分类感兴趣的信息数据,方便自己信息收藏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人的信息收集。互联网时代,社交型阅读受到不同层面平台的关注与实践,各类APP纷纷上市,包括KindleAPP、微信读书、豆瓣社区等都开始融入社交性阅读的功能。

3.3对中国出版数字化的影响

“数字报业实验室”是我国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推出的计划,是国家层面对我国报纸行业的数字化引导与助力。数字化进程中暴露出内容缺乏原创性、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同时也形成了新闻网、手机报、手机新闻App客户端等多样化的数字新闻载体。这其中,Kindle可以被称为是报业数字化的最佳载体之一。Kindle的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出版数字化的进程中,内容收费无疑是重要一环。在Kindle对数字内容的收费可根据用户本身的阅读习惯来产生时间长短不等的订阅费用,也可按照购买单本计费等。此外,Kindle还与内容供应商进行合作,Kindle对内容优惠,而内容供应商提供订阅内容而折价购买为电子纸报的订阅提供一些促销,签署长期电子纸报订阅服务协议的用户,可以以折扣价格购买Kindle。另外,Kindle具备便捷支付等快捷通道,这些都为我国报业数字内容收费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4数字出版著作权问题

然而传统出版业面对数字出版时持悲观态度。从出版社角度,网络盗版防不胜防,数字内容无法有效得到限制和保护,相应的就会损害他们的权益。可以说,著作权问题是制约出版数字化的最大瓶颈。追求著作权保护与信息时代资源共享二者的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信息经过数字化开发成为了商品,具有私有性和商品性。著作权法的制定应该遵循一个长远的利益要求,在鼓励作者积极创造的同时,使公众最大可能的接触到前端文化5。

Kindle在开启中国市场前对盗版进行了全面清查的运动,多个平台被禁止提供Kindle适用的电子文档。目前,新浪微盘、百度云盘等多个平台依然可以轻松下到电子书,这当然与中国民众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习惯有关。但如果多个原创文学平台和电子书阅读器厂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盗版,数字阅读环境会逐渐沉淀和肃清。

也许未来人们对于电子书的态度也会像对待音乐一样。目前人人都热衷于收藏、管理、分享音乐了,那么在实现更多分享和社会化互动的未来,也许个人的虚拟图书馆也将建立起来,比如有限借阅和付费管理。

十七、4、结语

电子阅读和数字出版,已经大大改变了知识的传播形态。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全新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阅读可以让人保持阅读兴趣,以及与他人交流阅读时产生的想法可以提高阅读主体的参与创造力。同时,因为与电子阅读器相关的数字出版目前仍是一个新兴行业,许多制度并不完善,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版权和发行的问题,这有待于相关法律的完善。

尽管对于“电子书何时会给纸质书销售带来明显影响”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但二者的融合趋势却日渐体现。进一步而言,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子阅读器,终究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和用户如何利用。形式是金,内容为王。在速食文化遍地开花的年代,更应该以一颗包容的心、开放的思维去看待,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并不是文化的倒退,所有热爱文化的人都可以成为文化守护者的角色。

十八、参考文献

[1][美]达恩顿.阅读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郑立新.大众出版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基于Kindle商业模式的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5).

[3]吴燕,张彩霞.浅阅读的时代表征及文化阐释[J].南京大学学报,2008(5).

[4][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刘瞻.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