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与研究

梁开新

广西兴业县高峰一中梁开新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写作的具体要求,教师亲自带领或指导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在寻找和发现中,学生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人或事物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就会拿起手中的笔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文章,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需要探索的道路。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重要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言水平的优劣,甚至影响到学好其它学科,坚信学好语文可终生受益。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好坏,直接影响于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这里,我就谈一谈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几几点浅薄看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引导学生表达真情

文章贵有真情实感,这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何以能打动读者的心呢?但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深感苦恼的是学生作文中说套话、编假话、扯废话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得高分,我们的孩子们不得不在作文里编一些假感想,假故事,作文渐渐成了与他们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作文的价值。正如纸花虽美却缺灵气,木偶虽活少魂灵一样。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

二、用好点睛之笔,提高作文层次

也许有人不知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晓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绝唱;也可能不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却常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一抒思念之情。可以说,任何一篇能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必有值得反复推敲玩摩之佳句。作品得以流传千古,文中佳句更功不可没。当今学生作文取胜之法,一是题材新颖,再则语言奇秀,恰如其份的使用好点睛之笔,就如传说中的点金棒一样,可以点石成金,让你的文章由此生辉不少。

这里所说的点睛之笔,并非一定是古文中的骈句绝联,只要是能带挈全文主旨、点明内容中心的具有概括性、深化性的语言均可。它必须经过作者的推敲揣摩,能起到烘托、映衬或升华文章思想主题的作用。也就是说,文章的点睛之笔,应该是文章主旨的显现,是帮读者领会文章中心的捷径。

作文的点睛之笔,可以是强有力的议论抒情,也可以是独到心裁的细节性描写。点睛的语言不在于多,关键在于必须显其神韵。使用点睛之笔,要做到依文下笔、恰到好处,切忌画蛇添足、无病呻吟。而运用点睛之笔的能力,则靠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提炼的有意识训练。成功的运用点睛之笔,不论是考试作文或是平时的写作练习,都能起到化平凡为神奇的作用,帮你的文章登上新一级的质量台阶。

三、以课外阅读促进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写作能力是重点之一。一般情况都是利用课内教学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为为了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和写作的重视。我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老师必须为学生推荐部分书目。首先,除课文后所提供的如《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以外,还为他们介绍往届学生的课外读本,如《欣赏生命》《春天的雷雨》《在山的那边》《新正气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求知如采金》《哦,大海》《在北极光下》等,强调一定要向他们借来看。第二,向学生讲清楚,语文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自己要有很强的学习意识,留心身边的学习资源。如:村、居委会的布告栏、农村的戏剧表演、家里的挂图、电视、黑板报、学校的图书室、路上的各种标牌广告、流行歌曲、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家庭生活等等。引导学生要高度重视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资源意识,更好地积累资料,为写作提供帮助。

2.学习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推荐阅读书目后,不能就从此不闻不问,还要跟踪调查,否则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就不了了之,有头无尾,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跟踪调查不是停留在过问有没有读的问题,而是要利用课堂时间随意抽查或定人检查所读篇目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我经常利用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落实这个问题。一篇文章拿来,可能有些老师会从欣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它的写作特色。学生总觉得那些写作技巧是搞不懂、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力求变老师讲为同学讲,把学生的看法评价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经验,然后逐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此外,还可以根据一些文章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倒叙、顺叙中进行插叙,采撷诗词、运用典故、故事、传说等表现手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兴趣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当我知道班上某人特别喜欢流行歌曲后,我便抓住契机进行引导。我对学生说:“一首歌就是一首诗,它的语言简洁凝练、感情丰富。一首优秀流行歌曲都是高尚情感的产物,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崇高壮阔、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潜流,动人心弦,是不可多得的良好的写作教材。

3.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疵,使学生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现代作品的欣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老师要有紧迫的意识,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就阐述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要担负更艰巨的任务。阅读和写作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部分。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世界是无穷的,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热烈地感受,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