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稳定性检测方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CT机稳定性检测方案探究

伍健

伍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100021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我院CT机工作性能,探究稳定性检测方案。方法:采用Victoreen公司生产的检测设备,以卫生部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评价标准,每月进行设备检测,为期一年。结果:多项检测指标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以诊断床定位精度,水的CT值,均匀性为突出。结论:要使CT机工作状态良好,应重视CT机的质控工作,定期对机器进行稳定性检测。

【关键词】CT;质量控制;稳定性检测

ExploretheprotocolsofCTstabilitytests.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theprotocolsofstabilitytestsbytestingworkingperformanceofCTinmyhospital.Methods:AdoptequipmentproducedbyVictoreencompany,applying《SpecificationsforqualityassurancetestforcomputedtomographyX-rayscanners》publishedbyministryofhealthastheevaluationstandardonceeverymonthforayear.Results:Multipletestindexdon’tmeettherequirementsof《Specifications》,andpositionalaccuracyofdiagnosticcouch,CTvalueofwater,uniformityarethemostprominent.Conclusion:InordertomaintainworkingperformanceofCTingoodcondition,weshould

attachimportancetoqualitycontrolofCTandcarryoutstabilitytestsofCTperiodically.

【Keywords】CT;Qualitycontrol;Stabilitytests

医用CT检查已经成为医疗单位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影像诊断,并且随着各种新技术设备的不断涌现,CT检查应用频率日渐增多,与之相应的影像质量和患者剂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需要质量控制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做好对CT机的质量控制工作。通过对我院CT机工作性能的定期检测,探讨稳定性检测方案,保证CT机工作状态良好。

1仪器与方法

1.1检测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的CT机是我院正在使用的5台CT设备,分别为日本东芝(TOSHIBA)1台,美国GE4台,其中两台使用期超过5年。美国Victoreen公司生产的660-I型剂量仪和660-6型指型电离室,CT性能检测模体,部分自制工具,直尺等。

1.2检测内容本次CT性能检测项目:定位光精度、诊断床定位精度、头模剂量指数(CTDIW)、CT值(水)、均匀性、噪声、重建层厚偏差、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CT值线性。逐月对5台设备进行检测,若发现不合格项目,联系厂家工程师及时调整;若出现更换球管等重大维修,需对设备进行调试并进行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记录12个月的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稳定性检测方案。

1.3评价标准采用卫生部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1](GB17589—2011)(以下简称《规范》)进行评价。

2结果

按照GB17589—2011,稳定性检测评价标准及不合格检测指标的分布如表1所示;状态检测评价标准及不合格检测指标的分布如表2所示。

3讨论

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应行验收检测;每年进行一次状态检测;定期对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下面就实验结果进行如下讨论。

3.1不合格检测指标分布规律及提示

从表1可以看出,水的CT值,CT值线性,均匀性,诊断床定位精度不合格率较高,为10%及以上,应保持较高的检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给予校正。其中,CT值线性与水的CT值密切相关,只要正确校正水的CT值后,一般都可以符合要求。因此,建议按照《规范》要求,对CT机水的CT值,均匀性,诊断床定位精度每月进行稳定性检测。高对比分辨力,噪声,定位光精度不合格率较低,为5—6%。其中,定位光精度在更换球管等重大维修后,可能造成偏差较大,应在维修后的验收检测中加以校正。因此,建议按照《规范》要求,对CT机高对比分辨力,噪声每半年进行稳定性检测。重建层厚偏差,CT剂量指数不合格率很低,为3%左右。其中,CT剂量指数在更换新球管后有可能偏高,为避免增加患者受照剂量,应及时调试[3]。因此,建议按照《规范》要求,对CT机重建层厚偏差,CTDIW每年进行稳定性检测。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均达到要求,因此按要求进行验收检测和状态检测即可,可以不用进行稳定性检测。

另一方面,尽管部分数据(如CT值、均匀性、噪声)不符合稳定性检测标准,但仍符合状态检测标准(见表2),也就是符合临床影像诊断要求。所以对于稳定性检测评价标准,视不同应用目的,建议实行两套方案:若用于评价设备性能是否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可采用《规范》中的状态检测评价标准;若用于评价设备性能的稳定程度,可采用《规范》中的稳定性检测评价标准,以推荐的稳定性检测频率为基本的最低检测频率,稳定性较差的设备(如老旧低档设备)可酌情增加稳定性检测频率。

3.2各项检测指标的意义

CT剂量指数越高,能提高图像清晰度,但同时增加患者剂量。建议使用单位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扫描条件,既可减少球管的曝光量,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又能降低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有文献认为20~50mGy为宜[4?6];定位光精度和诊断床定位精度表征CT机的机械性能,影响扫描部位的准确性;CT值、均匀性、线性和噪声虽然不是检测要求中的关键性指标,但却是影响成像性能质量的几个重要参数,影响图像质量进而影响图像分析和临床医学诊断[7?8];重建层厚偏差影响图像的纵向分辨力,与部分容积伪影有关;高对比分辨力和低对比可探测能力是CT机检测的两个重要指标,影响影像细微病灶的可见性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9]。

3.3医疗单位现状及建议

目前多数医疗机构不重视老旧CT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未进行严格的稳定性检测;部分老旧CT机检测指标已不合格,影像质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仍继续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建议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医院主管部门重视和加强对医疗设备的质控工作,及时联系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测和每年一次的状态检测,成立科室的质控小组对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同时记录相关的检测数据,为修订和完善《规范》中的各项内容提供参考[10]。

参考文献

[1]GB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刘宪,郑焜,姬慧.医疗中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10):65-68.

[4]赵兰才,金辉,侯长松.CT剂量指数的测定与国际辐射防护安全标准适用性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1999,8(3):145-150.

[5]郭洪涛,刘勇,袁淑华.CT剂量指数(CTDI)测量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7,(4):33-38.

[6]郑海亮,冯树理,王仁贵,等.电离室中心-X射线线束偏移距离对多排CTDI100辐射剂量测定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9):33-37.

[7]邵军明,徐晓东,孔军.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综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15(3):61-67.

[8]梁经亚.CT图像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0,23(11):4150-4151.

[9]李庚,高关心,夏慧琳.CT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7-9.

[10]刘德明,刘怡刚,李长虹.CT机应用性能检测的质量控制[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