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防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如何防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丁一萍

丁一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种类并提出防范的策略与建议,对各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风险防范

1概述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针对单位负责人在整个任期间内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等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全面审计。审计的内容包括了单位负责人任职期内的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以及企业个人的遵纪守法情况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的评价而产生的风险。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经济越发展,经济结构就越复杂,经济结构越复杂,单位的负责人就越是有更多的花样可玩,随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也就产生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题是:审计的范围广、对象多、难度大,风险陡增,再加上人为设障,使审计风险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2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具有一般审计风险外,还具有其独特的审计风险。

2.1外部环境造成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1.1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评价标准不确定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环境日新月异,但是法制化进程却相对缓慢,导致经济的发展与法制的完善之间的不对称性。正是这种不对称性,造成我国经济犯罪普遍化、经济犯罪猖獗化、经济犯罪长期化、经济犯罪专业化。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从内容上看略显空洞,从操作性方面无从下手。这就导致了审计评价标准的不确定。审计评价标准的不确定就必然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的频仍。

2.1.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对象是单位负责人,该审计对象的特点是:职位高、经验丰富、具备极强的反审计能力。内部审计由于并非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所以以一个下属的身份审计“领导”,产生虚假的审计报告也就在所难免。虚假的审计报告当然是最大的审计风险。在一个人际关系占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即便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也常常会被人际关系所左右,更何况审计者与审计对象是下对上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关系下产生的审计报告我们估且当做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读好了。

2.2内部环境本身造成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2.1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由于被审计一方可以自由选择审计自己的审计对象,可以随意任免审计自己的审计对象,可以任意操纵审计自己的审计对象,甚至可以开除审计自己的审计对象,所以可想而知,在这样“恶劣”的内部环境下,是没有人能够坚持审计原则的。即使有人能够坚持审计原则,由于被审计对象的人为设障,也会使审计工作困难重重。至于在这样的环境下出来的审计结果,我想是没有人会认认真真地拿来当做审计报告来读的。

2.2.2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复杂、审计时间紧迫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四十年的原始积累,现代企业的规模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早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企业不仅规模大,而且经营业务也日趋复杂,各种经济往来令人目不接,内部经济责任内容不断是如此的繁复,以至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还会向其他的许多领域进行渗透。而审计工作中,以财务审计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却不成比例的狭窄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全面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期较长,审计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一般都在一个任期以上,审计评价的事项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审计人员对风险——成本——效率的关系极难把握,极难处理,从而无形之中增加了整个项目的审计风险。

2.2.3内部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审计重在真凭实据,但是由于被审计对象官居高位,职尊荣显,审计对象想要合理、合法的得到审计相关数据势比登天。被审计对象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复杂性,且都伴随着合理、合法的票据产生,因此,审计工作得到的都是不真实的数据,审计结果自然也就不会是正确的。如果不能改变审计人员获取数据、审计的方法,那么是无法保证审计的真实性、权威性的。

2.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首先要从法律上颁行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且具备操作性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法,并建立科学统一的的客观评价标准,从法律、法规以及理论层面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支持与保障。

2.3.2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不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新的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审计部门不但要积极引进一些具有相关知识技术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的全面人才,更要注意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区分责任、转化风险,必要时依靠上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最终取得成效;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内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防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

2.3.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提高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即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均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不应受任何部门任何个人的阻挠和干扰。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应无直接的利害关系。如有利害关系,亦应实行回避制度。

2.3.4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积极改进审计技术,全面应用、普及计算机管理,加强企业财务的透明化,从而提高审计数据的真实性。规范审计操作流程,形成一套完善的审计标准化流程。

2.3.5依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谨慎作好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一定要坚持以数据为准绳,用数据说话。数据支持什么结论就做出什么结论,决不受他人左右。只按审计结果说话。对于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也不做评价。审计评价的措辞要恰当,要充分,要有分量。评价可采用对比法、实际数同计划或预算相比法、同同级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法、同历史水平比较法等等。

2.3.6争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离任审计应确保在责任人离任后执行,离任者不应在原岗位接受审计,但是离任者必须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应予以妥善处理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只有得到被审单位的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审计人员才能更好地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

由上述可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对企业负责人加强监督,由上级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大力度切实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公正的完成;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审计权力,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主动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殿辉,孙秀君.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3):26-27.

[2]罗建忠.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管理观察,2011(3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