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说课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女娲补天》说课稿

陈红利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陈红利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正是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一、结合实际说分析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一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二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强,喜欢畅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浅,在对阅读、理解文本,体会内涵上,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方法。因此,我把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依据教材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挣扎、冶炼”等词语。

2.初步学会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文本。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感悟文本。

三、立足发展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以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以读代讲、顺学而导。

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自主探究、角色体验。

四、实践反思说流程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朗读技巧的掌握上都属于初级的起步阶段。为了高效落实本课的教学思想,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策略一、注重以读代讲:在读悟交融中实现与文本的自然融合。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教学中,我们明确读的目的,凸显读的层次,精设读的形式,注重读的效益。整个流程在“范读引领——初读正音——品读感悟——演绎升华”中唱响“以读代讲”的主旋律。

1.范读引领:教师在flash动画的配合下,声情并茂地讲述动人的神话故事,从听觉、视觉上形成对学生心灵的一个冲击。

2.初读正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要求,一是:订正重点字词的读音。二是:渗透“词语”也可以读出感情的思想,为下一步“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做以铺垫。

3.品读感悟:在重点句段的品读感悟上,经过反复的实践锤炼,在读的形式和侧重点上大胆取舍、量身定法:

(1)学习灾难降临的第一段时,在指名读、指导读的基础上巧妙设置“师生互动回声读”。在强调重点词语后,以师生互动的形式重读、重叠读重点词语。当学生的情感受到一定的渲染后,采用配乐读的形式,让学生在个体朗读中释放自己独特的感受。紧接着,教师利用重点语句激情引读,在感知、理解、内化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水到渠成,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2)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时,在学生经过了“读中找、思中悟”的自主性探究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演绎女娲补天时的重点动词,在朗读表演中感受女娲补天的壮观场景,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策略二、注重方法指导: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文本内涵。

(1)在出示课题和检查字词时,分别指导通过“换偏旁记忆法”识记女娲的“娲”字和冶炼的“冶”字。

(2)学习灾难降临的第一段时,利用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究中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在接下来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反复沿用“读、画、想、说”的学习方法。“一扶一放”在悄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文本内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课前精心设计的小测试——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为下一步文本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在深入文本、品读感悟环节中,强调抓住重点词语去朗读、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学习天塌地裂的情景时,通过“轰隆隆”“熊熊大火”等词语感受到当时的可怕情景。学习女娲补天时,抓住“装、端、泼……”等一连串动词,在表演中朗读,深化感悟精神的伟大、故事的神奇。

策略三、注重角色体验:利用文本空白,激发想象、激活思维。

教学中巧设情境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补白想象:①想象天塌地陷时的可怕场景。②想象女娲寻石时千辛万苦的经历。③想象女娲就在五彩云霞的后面看着我们微笑。

想象平台的搭建,不仅使学生蓄积的情感体验得到了释放,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文本的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体会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纵观全程,教学定位于:避免面面俱到的繁杂,把“以读代讲”定为主调,将“方法指导”贯穿始终,借“大胆想象”深化提升,在大刀阔斧的取舍中力求简约实效,在深入浅出的研析中追求本色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