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影响的比较郭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影响的比较郭莉

郭莉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医院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影响的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别纳入自然分娩组(n=26)与剖宫产组(n=98)。对两组产妇的产后疼痛评分、产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厌食、便秘、恶心及呕吐;阴道流血时间;产后第1,2,3天平均体温)、产后情绪及产后泌乳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在同一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能减轻创伤,促进乳汁分泌和产后恢复。

【关键词】剖腹产;自然分娩;产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条件的大大改善,通过实施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人数不断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降低围生期母婴发病率和死亡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剖宫产过程没有胎儿的主动参与,使胎儿未经历刺激的皮肤、肌肉、关节、前庭等器官失去了最早最重要的感觉学习经历,有资料显示,经剖宫产出生的婴幼儿的大脑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商及总发育商与自然分娩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语言和社交行为发育商比自然分娩儿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娩的1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别纳入自然分娩组(n=26)与剖宫产组(n=98)。自然分娩组产妇年龄为21~38岁,平均为(25.1±3.8)岁;孕龄为37.1~41.6孕周,平均为(38.3±41.2)孕周。剖宫产组产妇年龄为21~37岁,平均为(24.9±3.8)岁;孕龄为38.5~41.2孕周,平均为(39.1±41.4)孕周。本研究纳入标准:①头胎、单胎、头位,经产前检查判断符合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条件;②愿意接受随机分组。排除标准:①自然分娩试产失败转行剖宫产者;②伴严重孕期并发症者。两组孕妇年龄、孕龄、分娩前体质量、身高、高中以上文化比例、城乡户口比例、定期产前检查比例、腹部手术史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产后恢复情况:观察产妇产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是否伴有腹胀、厌食、便秘、恶心及呕吐;观察阴道流血时间;检测产妇产后第1,2,3天平均体温。如产妇已出院,则通过电话随访相关情况。产妇产后情绪: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观察、了解产妇产后情绪。产妇产后情绪判断标准如下。情绪良好:产前、后情绪无明显变化,可正常交谈、说笑,能关心孩子及周围事物。情绪低落:产后孤言寡语、情绪不振、闷闷不乐,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毫无兴趣。产后泌乳情况:观察产妇产后乳房开始分泌乳汁时间以及泌乳量是否充足。若产妇已出院,则通过电话随访其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是否充足。[1]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SIZE软件,对满足本研究统计检验的最小样本量进行估算。首先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疼痛评分比较,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同一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自然分娩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较剖宫产组早,并且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腹胀、厌食及阴道流血时间大于1周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第1,2天体温均低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3天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两组产妇产后情绪比较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情绪良好者所占比例高于剖宫产组,而产后情绪低落者所占比例低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自然分娩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早于剖宫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自然分娩组乳量充足产妇所占比例高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

3.讨论

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宫底高度直接反映着子宫复旧的程度,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自然分娩产后子宫复旧早期速度快而后期慢,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较自然分娩产后子宫复旧的速度慢,且较均匀。产生这一差别最主要的原因是:剖宫产的手术切口影响宫颈外口及子宫下段的复旧,使之恢复时间延长。同时,剖宫产的感染率高于自然分娩,可能致病菌会影响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子宫的复旧,这些不利因素在术后早期影响较大,随着术后恢复逐渐消除。[2]尽管垂体催乳激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靠哺乳时的吸吮刺激,新生儿吸吮乳头的刺激能够致使垂体催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并能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是射乳的关键性激素,因此吸吮是保持乳汁不断泌乳的关键。虽然自娩、剖宫产者妊娠过程及产后激素变化一致,但是哺乳开始的时间却不相同。自然分娩一般在产后半个小时内即可开始哺乳,而剖宫产术后需平卧6个小时,另外还会因为麻醉、止痛药物的影响,延迟新生儿开始哺乳时间。另外,自娩产妇产后即可进食,而剖宫产者待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母亲营养受影响,泌乳量不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量比自然分娩产妇少。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致失血性休克,[3]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虽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率正逐步下降,但产后出血始终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据全国孕产妇死亡调查,产后出血死亡孕产妇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工作降低产后出血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剖宫产产妇与自然分娩产妇相比产后出血发生率高,手术切口对子宫及产道的损伤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手术切口的存在也会影响子宫复旧,这也是导致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韩晖.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95-96.

[2]曾艳.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影响的比较[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03:398-401.

[3]公小纪.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抑郁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05:667-66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