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已婚妇女支原体感染耐药情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大理地区已婚妇女支原体感染耐药情况调查

张银忠金晓莽月琼

大理州中医医院检验科671000

摘要:目的:为了解大理地区已婚妇女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通过药敏实验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妇科可疑非淋菌性阴道炎(NGU)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674例中检出解脲支原体198例,人型支原体7例,解脲合并人型感染68例,检出率分别为29.38%,1.04%,10.09%;药敏结果:解脲支原体首选敏感药物为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人型支原体选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合并感染选交沙霉素;结论:支原体的耐药性不断逐年上升,不同地区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我们应对本地区的支原体耐药性定期进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严防抗生素的滥用,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药物敏感实验

为了解大理地区已婚妇女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我们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阴道炎(NGU)患者674例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标本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我们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阴道炎(NGU)患者674例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在20-40岁。

1.2标本采集女性患者取宫颈分泌物:先用无菌棉签拭去宫颈口分泌物,然后用一次性女用拭子伸入宫颈内口2cm~4cm处停留10s~20s,旋转3~5圈,取出标本置入无菌器材内立即送检。

1.3方法及结果判断先将阴道分泌物接种到UU-MH培养液中,再接种到实验板试剂盒中,35℃~37℃培养24~48h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以上操作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30807。

2结果

674例阴道分泌物中检出解脲支原体198例,人型支原体7例,解脲合并人型支原体感染68例,检出率分别为29.38%,1.04%,10.09%;药敏结果:解脲支原体首选敏感药物为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人型支原体选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合并感染选交沙霉素;解脲支原体感染使用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基本均为耐药其敏感率分别为1.52%、27.78%、27.78%、29.8%;合并感染耐药性更高,12种抗生素只有两种敏感其余基本耐药,红霉素全部耐药!人型支原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全部耐药!

3、讨论

3.1支原体是一种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细菌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Uu和Mh主要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可引起急性尿道综合征、NGU、肾盂肾炎、阴道炎、盆腔炎、不育症、死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羊膜绒毛膜炎、流产热和产后热[1],有文献报道,Uu是引起NGU的重要病原体[2],也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3]。本文结果显示单项Uu感染者,交沙霉素的耐药率在1.5%以下,Uu+Mh混合感染者,3年中的耐药率显著上升,12种抗生素只有两种敏感其余基本耐药,红霉素全部耐药!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均在10%以下,这可能与我院近年使用该类药物频繁有关;人型支原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全部耐药!只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及四环素敏感其敏感率均在70%以上,余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3.2本次实验结果足以说明喹诺酮类药物对于MH、UU的抗菌活性下降。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52%、11.62%、13.13%,只有交沙霉素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耐药率在2%以内相同,余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增加的趋势,有可能是这几类药物现阶段我院还较少用于临床有关。所以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当首选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但经验用药易产生耐药株,临床最好是根据药敏结果,及时掌握耐药变迁,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3.3、3年中Uu单项感染患者中,交沙霉素、可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及四环素敏感率均在86%以上,与国内其它地区支原体耐药性变迁监测相似,均维持在低耐药水平;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氧氟沙星)3年耐药率均持续在高水平,耐药率分别为98.48%、72.22%、70.2%;与《84株支原体耐药情况分析》[6]2005年相比耐药率为44.6%、35.7%、35.7%有较大的增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为72.22%、19.7%、5.08%,原因可能与临床未能及时选用敏感药物及给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以致不能彻底治愈,使不敏感药物,低浓度药物与支原体长期接触,诱导支原体耐药基因产生有关[4]。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支原体耐药株日益增多,并出现了支原体多重耐药现象,而支原体一旦出现耐药,就有可能是多重耐药菌株[5],尤其是Uu+Mh混合感染者,经过我院3年的统计观察得到证实。因此,对临床有症状患者应根据支原体培养结果,确定有否混合感染,再选择药物治疗,避免滥用,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总之,Uu+Mh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提示我们应对本地区的支原体耐药性定期进行监测,严防抗生素的滥用,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秀珍.当代细菌检验和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22.

[2]TaylorRobinsonD,FurrPMUpdateonsexuallytransmittedmycoplasmas[J].Lancet,1998,35199(Suppl3):12-15.

[3]罗丽兰.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7-335.

[4]程力明,梁流亚,徐孝伦.550例支原体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志,2002,14(14):104-105.

[5]王昕,宋新丽,李铮,等.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耐药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免疫学杂志,2002,22(4):455.

[6]张银忠,唐贵红.84株支原体耐药情况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5,1(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