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及诊治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及诊治进展

唐华

广西省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盆腔炎性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病,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均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可划分为生殖道微生物、内源性微生物、外源性微生物及二者引发的混合感染四类,目前我国针对盆腔炎性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应予以重视。本文主要从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治标准、治疗措施入手进行论述,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盆腔炎;病原学;研究;诊治进展

盆腔炎性疾病可简称为PID,指的是女性患者生殖道出现感染性疾病,通常包括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炎症可作用在一个或多个部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性活跃期,通常未婚少女、绝经后女性极少出现盆腔炎性疾病。假如患者出现该类疾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早期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等情况,病情加重后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高烧、寒战、恶心、腹泻、剧烈腹痛等。做好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就成为了医护工作人员应重视的内容。以下简要对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1、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较多,通常由微生物构成。了解致病原因及传播途径对预防此类疾病有重要意义。其病原体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生殖道微生物

健康人群的阴道内存在着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由微生物寄居形成,这些微生物群落对阴道内环境有促进和保护作用。通常可分为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及专性厌氧三类。革兰氏阳性代表菌群有:棒状杆菌、乳酸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代表菌群有:加特纳菌、大肠埃希菌、摩根菌等。专性厌氧菌群有:消化球菌、普雷沃菌、类杆菌等[1]。另外,除上述三类群落外,阴道内微生物还包括支原体、假丝酵母菌等。微生物同阴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外界病原体侵入或稳定状态被破坏,就会引发阴道炎症。据相关资料显示,导致阴道发生炎症的微生物一般有滴虫、厌氧菌、无乳链球菌等,会引发女性盆腔炎疾病,同时,M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对盆腔炎疾病也有一定诱导作用。

1.2内源性微生物

内源性微生物主要代表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一种,其中乙型链球菌具有极强的致病力,能够形成多种酶及溶血素,加剧炎症的扩散与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临床表状为:脓液分泌量多、粘稠度低、颜色呈微红色,通常不会出现并发性转移脓肿;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一种,一般在伤口感染、手术后感染、产后感染等出现,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致病力,能够沿患者生殖道进行扩散。临床表状为:脓液粘稠度高,颜色呈黄色,无味,通常出现并发性转移脓肿,同时对一般抗生素药物有一定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属于生殖道寄生菌,一般在伤口感染、抵抗力弱情况下出现,极易同其它菌群作用,严重引发休克[2]。

1.3外源性微生物

外源性微生物主要代表为: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等。衣原体是诱发患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常见微生物,女性阴道感染通常为沙眼衣原体微生物所致,一般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最近几年,我国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逐年增高,诱发盆腔炎性疾病的概率递增;淋病奈瑟菌主要作用位置为输卵管、子宫内膜、宫颈等,是诱发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约15%以上的淋病奈瑟菌如未经过治疗会发展为盆腔炎疾病。该微生物致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抗生素敏感性强;支原体是除上述两种微生物外第三大诱因之一,目前已有超过150种支原体被分离出来,而生殖道处能够分离获得的支原体有MG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其中MG支原体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发存在紧密联系,其可使输卵管处细胞纤毛结构出现形态改变,进而致使女性出现输卵管炎症[3]。同时,其与男性精子也发生黏附作用,借助精子活动诱发生殖道感染。

1.4混合感染

致使盆腔炎性疾病的微生物较多,而一旦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就容易引发混合感染。据相关资料显示,超过80%以上的盆腔炎疾病患者生殖道内分离出的微生物包括厌氧菌、兼性需氧菌等。所以,临床工作期间应结合患者病状、病史等情况进行细菌筛查工作。

2、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标准

当前诊治盆腔炎性疾病的措施主要包括:实验室筛查、子宫内膜活检、腹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在2015年,美国疾控中心颁布出最新诊断盆腔炎疾病的标准,内容为:(1)最低标准:碰触子宫、附件处有疼痛感,端抬宫颈时有疼痛感;(2)附加标准:阴道、宫颈处分泌异常;分泌物经镜检存在大量白细胞;C反应蛋白增高;按压盆腔器官有痛感;(3)特异指标:通过对子宫内膜进行活检,证明子宫内具有内膜炎病症炎性组织;进行超声检查、MRI检查,输卵管腔内存有积液、管壁变厚[4]。在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检查时,可能存在误差,所以,如患者出现此情况,可考虑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法判定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情况。

3、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措施

3.1抗生素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为抗生素药物治疗,能够消除病原体,改善病状表征,减少后遗症。一般来讲,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后,患者可康复。选用抗生素的原则为:针对性、广谱、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途径以静脉滴注最为便捷,收效最佳,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联合头孢西丁钠。针对卵巢囊肿疾病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治疗。

3.2手术治疗

如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措施,常用有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两种,后者凭借创口小、疗效高优势深受好评。进行手术前,应掌握患者疾病程度、粘连情况等,结合患者年龄、状态等开展治疗,手术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同时考虑患者对生育的需求,尽量保证患者生育能力。

3.3中药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可选用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紫血丹、安宫牛黄丸等。治疗措施除内服外,还可以结合灌肠、外敷等增强药效[5]。另外,针灸对治疗盆腔炎疾病也有良好效果,选取穴位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脾经等,从而达到祛湿、养气、活血的功效。

3.4其它治疗措施

尽管有资料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液也具有治疗盆腔炎疾病的功效,能够提高输卵管的流通性,减缓盆腔黏连情况,但目前临床研究资料较少,无法证实其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情况。

总结: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患者极为常见的炎性病症,可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两类。诱发盆腔炎疾病的因素除术后、产后感染外,经期不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该疾病不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同时也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损害精神健康。因此,掌握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结合病菌特点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秦风,梁杰,李雪莲.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及诊治进展[J].系统医学,2016,(9):166-168.

[2]王仁存,徐守宁.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31):158-160.

[3]王丹丹,毕芳芳,杨清.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方面的应用[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5):555-557.

[4]刘玉芹.妇科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3):1-2.

[5]曹仕鹏,傅满姣.女性生殖器结核60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5,(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