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说话一样歌唱——论自然歌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像说话一样歌唱——论自然歌唱

郭振将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学习声乐了这么多年,当我静心沉思歌唱方法时,脑海中总会浮现“打哈欠,喉头自然下放,舌头放平,牙关打开⋯⋯”,千篇一律的练习规则,究竟是在追求什么结果呢?到底要怎样才能唱出最美妙动听的歌声呢?当我听到一句话时突然恍然大悟——“最正确的歌唱声音是人类所有声音的科学化和严格化,最自然的歌唱就是像说话一样歌唱。”是啊,我们天天苦练技巧最后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这个么?回归自然,毫无表演痕迹的演唱才是人类需要并推广的。

关键词:共鸣;咬字;说话;歌唱

一、歌唱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

想做到声乐演唱的终极目标,是需要打好基础的。所谓基础,也就是声音技巧方面的训练。没有良好的演唱技巧做基础,就像盖楼房没有打好地基一样,盖得越高越容易倒塌。声乐的“地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的获得是要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这种共鸣使声音明亮靠前,但为了避免“白声”,这种共鸣不宜过多,发中声区的音时,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二)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就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演唱高因时头腔共鸣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三)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方法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演唱低声区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四)吐字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语言是人类的象征,是声乐艺术的基础,而咬字吐字是歌唱中准确表现语言的关键,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只有准确的文字发音和优美的旋律有机的结合,才能生动而形象地体现曲情词义。我以字音发生过程分为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三个部分,并逐一阐述探求歌唱中字正腔圆的方法,说话和唱歌在咬字吐字上的区别和联系。

二、说话与歌唱的关系

说话声音的训练是歌唱声音训练的天然基础。在声乐素养中,虽然声音的训练是它本身的唯一目的,但有必要把关于训练的原则和规律集中在生理和语言结构的初步形式——说话声之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意大利语是最适合歌唱的语言,米尔士医生在他的《说话和歌唱的发声》中说过:“所有能判断的人都承认:由于意大利文有丰富的原音,它是最好唱的语言,或者说,对初学者更有利。”我对这一点没有异议。因此建议大家同样把意大利语作为说话练习的语言。人类高兴时会笑,伤心时会哭。激动时会言语颤抖,愤怒时会语调激昂。无论什么音乐,只是一种升华了的生活再现。通俗点说,就是把生活的喜怒哀乐用音乐和歌声表达出来。作为声乐演唱者,我们身上是需要情绪的,情绪源于生活,我们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再现于声乐表演中。例如,现在有一首作品是要表现极度伤心的情绪,你要怎么表达呢?空洞的“演”出伤心是不可取的,打动不了自己就肯定打动不了观众。这时候你就要想,生活中你有伤心过吗?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在伤心的时候是怎样一种情绪呢?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呢?所以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学习声乐并想有所为的人,一定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你平时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要用心记录下来,并多照镜子练习,怎样表现起来更好。所以声乐训练必须基于自然,不可只凭经验武断传授,应该是基于心理规则之上的歌唱方法。

三、像说话一样歌唱

那么如何做到像说话一样歌唱呢?我认为,声音的训练一定要加上一条——说话的训练。具体做法是:把要唱曲目的歌词拿出来朗读(前文已经提到意大利语最适合做学习语言,所以最好是意大利语作品),一定要打着哈欠带位置的朗读。当然,首要原则是自然,不可有压喉或者舌根音。一提到打哈欠,我最害怕就是为了打哈欠而故意做出打哈欠的动作,以至于不自然到压喉。这种状态下声音会很紧,总有一股劲儿拧在那,让人听起来很难受。想要彻底摆脱舌根音,就要真正的打哈欠,非常放松自然的,不用一丝多余的力量,那么你就成功了。之前听过很多同学演唱的外国作品,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演唱者根本没有朗读过歌词,拿到作品就开始唱。唱得歇斯底里,毫无感情,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这样的练习十分可怕,是完全没有效率永远唱不出味道来的。演唱非母语语言的歌曲,一定要熟读,且知道含义,并把这种感觉铭记于心。之后再用朗读,也就是说话的感觉去演唱就会方便很多,听起来也会亲切自然很多。练习过程中如果碰到特别高的音或者情绪很难表达的地方,一定要停下来,再反复读几遍歌词,对着镜子琢磨一下情绪。其实很多人唱不好高音的原因就是把高音想得太难,太过用力了。不该使的蛮力一使,就会把原本要张开的通道堵住,所以声音出来及其尖锐和刺耳。去掉蛮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松,说话的时候不会紧吧,所以就要用说话的感觉去带动,用自然的、说话的语气轻松的唱出来。还有,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知道哪种感觉是要追求并坚持的,有不舒服的感觉时要立刻调整,

总之,就是要自然。

综上所述,想要做到“像说话一样歌唱”是需要勤于思考和反复练习的。量变引起质变,希望声乐学习者能够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震民著:《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汤雪耕著:《怎样练习唱歌》,人民音乐出版社

[3]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文艺出版社

[4]赵梅博著:《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5]M.P马腊费奥迪著:《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