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抗氧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0例疗效观察

包建福戴正亮

包建福戴正亮(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839200)

【摘要】通过对60例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氧化治疗,对比分析讨论N一乙酰半胱胺酸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内毒素诱发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在COPD患者中可减慢FEV1的下降速度,并且缓解病情,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抗氧化剂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43-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本地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且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WHO资料显示,COPD的死亡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如何降低发作次数及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资料显示:[1]COPD反复发作导致肺功能出现不可逆下降。目前另有资料认为[2]COPD发病与氧化剂有关。因此,我科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了60例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氧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COPD患者为2011年2月一2012年2月门诊病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3]患者无心脏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近3月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3岁~70岁,平均年龄62岁,FEV1(1.0±0.40)L,FVC(2.0±065)L,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1岁,FEV1(1.0±0.35)L,FVC(2.0±0.55)L,两组在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β2受体兴奋剂(沙丁胺醇),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胺)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L酰半胱胺酸(商品名澳诺,广东百澳药业有限公司),一日三次,一次200毫克,口服,三个月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肺功能仪为意大利科时迈公司生产)。

1.3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改变情况。

2结果

2.l症状改善治疗组25例(84%)患者咳嗽、胸闷、气促改善显著,反应在行走时间及从事体力活动耐受性方面。对照组4例(11%)有上述显著改变,26例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2.2肺功能改变下见表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的变化(x-±sL)

组别FEV1FVC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0±0.401.35±0.62.0±0.652.35±0.7

对照组1.0±0.351.15±0.282.0±0.552.0±0.6

3讨论

各种类型的氧化剂在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氧化剂有损伤作用,可加强弹性蛋白酶的活性和增加粘液的分泌,此外,还能活化许多炎性因子,如诱导型一氧化氮(NO)合成酶和诱导型环氧化酶(COX一2)氧化剂通过直接氧化作用于花生四烯酸,而产生异前列腺素。COPD患者中异前列腺素是增加的,对气道产生多种效应,包括支气管缩窄,增加血浆流出和粘液过度分泌。N一乙酰半胱胺酸是一种含巯基的化合物,且含有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生物合成的半胱氨酸,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之一是内源性GSH氧化酶系统(使过氧化物失活),GSH通过提供游离的巯基基团而保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的正常比率和蛋白巯基功能状态。N一乙酰半胱胺酸口服后可在肠道或肝脏内降解为半胱氨酸,使半胱氨酸和GSH在血浆和支气管引流液中的浓度增加,降低支气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活性,降低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自由基的产生。故N一乙酰半胱胺酸在体内外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抑制内毒素诱发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在COPD患者中可减慢FEV1的下降速度,并且缓解病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人卫版.2004.

[2]施毅,主编.现代呼吸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3]中华呼吸学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