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的疗效观察

吴智锋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一科(创伤关节)湖南邵阳422001)

摘要: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膝关节外翻患者(45膝)。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是否有明显疼痛或功能障碍。用时记录术后FTA、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并于术前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术后FTA为1–8度,平均4.54±1.67度;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00–120度,平均108.12±5.43度;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为83–96分,平均89.74±4.73分;各参数较术前有明显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流程及步骤,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地缓解膝盖外翻畸形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外翻;疗效

膝关节外翻是膝关节畸形的常见表现之一,是大骨节病、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1]。膝关节外翻造成膝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和磨损异常,逐步引起关节软骨破坏、胫骨外侧平台缺损等病变。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到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表现为外侧韧带复合体挛缩、内侧结构松弛、周围软组织损伤、粘连,引起膝关节疼痛、变形、行动障碍[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外翻的有效手段,但是该术式难度较大,尤其是外翻畸形大于20°的病例,具体表现在手术入路、软组织平衡、术中截骨力线和假体选择几方面,致使该术式常常无法取得满意结果。本研究的目的为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的临床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膝关节外翻患者(45膝)。其中男19例(21膝),女21例(24膝);平均年龄68.75±3.64岁(年龄范围57–76岁);退行性骨关节炎27例(29膝),类风湿关节炎12例(14膝),大骨节病1例(2膝)。所有纳入的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膝关节疼痛、负重或行走时疼痛加重的症状,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膝关节外侧间隙及髌股关节。术前常规拍摄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片及髌骨轴位像。患者股胫角(FTA)17°–39°,平均25.87±2.47°(5°–10°代表正常,>10°代表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为63°–92°;HSS评分16–38分,平均23.98±2.32分。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股胫关节外侧间隙狭窄,关节周缘骨质增生,髌骨轨迹不良,髌骨向外侧半脱位甚至脱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

1.2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气囊止血带下手术(60kPa)。采用内侧膑旁入路,即在膝前内侧自上向下做弧形皮肤切口,适当松解髌韧带胫骨结节止点。切断髌股韧带,做半弧形切口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清除髌骨周缘骨赘,适当修整髌骨外缘,使髌骨缩小。

在股骨截骨力线的选择上,要依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做个性化分析。当FTA<20°时,股骨远端截骨采用5度外翻角;FTA>20°时,外翻角增加7°。确定股骨前后髁时可参考Whiteside线,当存在髌骨脱位时,需增加外旋度数,由3°到5°。因为膝外翻患者对伴有胫骨平面外侧磨损,所以手术时要注意胫骨平台的修整。当磨损较轻时,参考外侧平台最低点;当磨损较重时,参考内侧平台最高点。截骨后,若存在外侧平台骨缺损,需根据情况进行填充,填充材料包括自体骨、金属垫片、骨水泥等。

截骨后,对关节边缘和周围软组织进行清理。首先去除关节边缘增生骨赘,清理周围韧带和半月板,撑开关节囊,清除股骨后方骨赘,适当骨膜下松解后关节囊。根据关节的稳定性和屈伸位外侧韧带的紧张度建立适当的关节间隙。纳入患者中19膝使用半限制型假体,26膝使用后稳定型假体。为了增加假体的稳定性,术中使用延长柄转移局部受力。

术后伤口加压包扎,冷敷,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术后2-3天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使用镇痛泵缓解时候疼痛。麻药过后即可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包括膝关节伸直训练、踝关节活动、直腿抬高训练等;术后第二天训练膝关节被动屈曲功能;3-5天可在器械辅助下进行行走练习。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是否有明显疼痛或功能障碍。用时记录术后FTA、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并于术前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术后FTA为1°–8°,平均4.54±1.67°,FTA角度值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00°–120°,平均108.12±5.43°,膝关节自由度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为83–96分,平均89.74±4.73分,HS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关节外翻畸形会给患者方面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膝关节外翻改变了原有的关节结构,破坏了局部受力平衡,使得膝关节表面受力分布改变及受力处异常磨损,长时间积累造成局部软硬组织的病变,包括关节软骨破坏、胫骨外侧平台缺损、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挛缩、内侧结构松弛、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粘连,逐渐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变形、行动障碍[3]。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常用术式,但是该术式本身较为复杂,同时,对于手术流程及步骤尚无统一观点,临床手术操作时需要医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手术技巧[4]。本研究在手术中采用了髌旁内侧入路、个性化截骨线设计、适当地外侧软组织清理松解、针对性假体选择来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5]。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3–22个月的随访期内,纳入研究的患者没有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术后FT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与手术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手术流程及步骤,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地缓解膝盖外翻畸形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文婷,肖义泽,段义军.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49-1152.

[2]熊琼,涂娟,成新花.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80例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J].当代医学,2015,21(34):109-110.

[3]孔祥朋,倪明,李想,等.“inside-out”技术在合并膝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骨科,2016,7(5):299-302.

[4]张宪,杨镇,宋伟,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的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1):34-37.

[5]何玄,蔡宏,张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9):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