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郭中友郭选荣肖阳秋

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省5534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中,农村覆盖面积广,可挖掘的潜力大,在城市经济已经初步取得进展现状中,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家建设。农机技术的推广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措施,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现今社会中,融合信息技术于农机推广中,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操作。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1农机技术推广现状趋势

1.1农机机械功能性不足

农机技术的推广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着手落实的重要政策,农业操作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发展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农户更加看重农业机械的功能性。例如在采收麦子时,他们只要求机械满足收割要求即可,对其他应用信息技术的对农业发展的补充性和远观性机械功能缺乏重视。

1.2农村机械缺乏人工智能

通过对现有农村机械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现有农村机械中86.32%的农村机械操作较为简单,这种机械的运用一般要依靠人工进行监管;有8.65%的农户在进行相关农业操作中没有使用任何机械,单纯依靠人力进行操作,只有5.03%的农业机械使用了信息化的机械进行了操作。由数据调查的结果可知,我国的农业机械明显缺乏智能技术的应用。

2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体现

2.1提升信息化农业监管

现有的农村发展尚处于需要依靠大量人力对其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农户土地覆盖面积广,且分布较为碎片式,在耕种后的育苗过程中,经常需要农户对所有的农田进行细致的监管,以及时的拔除农田中的杂草,还要对农田中的虫害进行经常性的查验,恢复农田的良好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运用信息信息技术于农机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对农田系统进行监管,明显降低农户精力在农田管理中的投入。运用信息技术于农机实现对农田的监管更加细致化,能弥补人力对农田监管时产生的疏忽。

2.2促进农村机械化进程

应用信息技术于农机技术的推广,不是让农户看不到经济效益和实际作用的无用功,而是能在具体应用中明显发挥信息技术优点的有利于农户发展农村经济的。在基层农村建设中融合信息技术于原有农村机械中,能实现人力的节省,加快农村传统的耕种、采收和日常维护的进程。农户可以直接看到信息技术在农村机械上应用带来的效果,是对农户传统机械操作理念的更新,改变在其脑海中机械操作的单一作用的理念,引导其接受新农机的优点,从而加快我国农村新机械的普及,促进农村机械化进程的推进。

2.3提升农村机械管理水平

根据对农村常驻人口年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中主要从事农业操作的人口年龄一般处于42~65岁,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还会越来越严重。老龄化的农业操作人员构成不仅导致了对农村原有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程度不足,还进一步影响了新农机的投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进行融合不止提升了农业操作的便利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效益,能有效吸引在城市中务工的青年回乡发展,进而形成对农村机械的良好监管。

3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3.1智能农机方面的应用

合理有效的应用农机信息化技术,延伸出智能农机,会让其具有导航、图像识别等信息化技术,这样就可以提升其对应的操控性和便捷性。对于智能农机的应用,也可以实现其变革处理,提升农业生产力。在智能农机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其主要体现在:1)农业的物联网络技术。利用对应的网络,通过数据的采集以及视频等设备,就可以针对温湿度、光照、土壤肥力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采集,确保能够在区域范围之内做好区域分布图的制定。之后,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对应的人员。本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实现远程的农业生产管理。如在温室种植灌溉中,通过温室之中湿度监测器的安装,连接管理系统,这样就可以了解其湿度文图,并且将灌溉的指令发送给作业界面,在接受到作业指令之后,温室的灌溉系统就会按照其实际的要求进行灌溉。2)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通过对于区域内部的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收集分析,形成对应的产量分布图。选择对应的作物产量和湿度传送器与GPS接收器相互的连接,就可以实现作物地理位置信息的绘制。当两者共同作业之后,就可以将收割机的相对位置进行定时的输入。利用流量的传感器,最终就可以满足对于作业面积制种产量的换算处理,并且按照实际的地理位置和对应的产量数据,也可以按照其实际的系统软件,将产量的分布图确定下来。

3.2农机监控中的应用

在农机监控之中应用信息技术,其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1)农机监控技术。基于网络技术的使用来有效的监控农机和对应的设备,通过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做好针对性的维护与调控处理。利用自动化监控系统,自动管理其设备与农机,实施远程的控制与管理。另外,使用农机监控技术,直接发送对应的指令,也可以有效的指导生产作业。2)农场网络视频的监视技术。农场,其本身属于对资源存放的区域,一旦出现火灾,就可能直接影响其农机的使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监控,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并且在存放的区域做好监控设备合理的安装,这样就可以直接将监控的画面传递给中心,这样也可以满足存放安全的要求。3)导航定位技术。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能够随时了解农机的具体情况,从而针对性的开展管理。直接将GPS定位系统安装在农机上,让其本身实现导航定位,这样就可以满足定位系统的有效利用,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的掌握信息资源。

4信息技术在农机监控中的应用

4.1农机监管

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农机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对农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测。聊城市机械化深松整地补助项目实施中,应用农机深松作业检测设备后,通过农机化生产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深松作业实时在线监测,对达不到深松作业标准的不予统计,实现了深松作业面积统计不重不漏,极大杜绝了人为因素干扰,有效解决了机械化深松作业中检测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人工检测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大大减少核查工作量,减轻监管压力,降低责任风险。

4.2农机管理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该平台可以对农机技术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实现对农机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可以对农机设备的应用信息和应用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对于新型的农机技术进行及时推广,同时农民也能在该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对农机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实现农机技术的有效应用。

4.3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涵盖农机文献资源、政策法规、科技经济信息等方面的农机信息数据库,农机企业能够发布自身研究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借助该系统可以查询具有实用性的农机技术,有利于生产和销售农机产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5结论

时代的不断发展,可以实现农机技术的改进与优化处理,并且也能够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合理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还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加快农业科技化、智能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云才.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9):178-179.

[2]马晓林.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机械,2018(05):71-73.

[3]李德新.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3):333-334.

[4]周华忠.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8(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