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片区古建筑房屋保护修缮施工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南京老城南片区古建筑房屋保护修缮施工管理探讨

王三立林凌

南京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南京老城南是南京的“城之魂,市之源”,提升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整体品质,彰显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关键是要确保街区古建筑房屋保护修缮的工程质量。本文通过介绍老城南片区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围绕质量目标,针对保护修缮的前期准备及施工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同行业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南京老城南;保护修缮;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南京老城南片区是南京市《总体规划》与《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三大历史文化区之一,位于南京老城区南部,总面积约5.56平方公里,是目前南京仅存的少数成片历史风貌区之一。区域内历史遗存积淀丰厚、街区格局完整、街巷肌理清晰,有保存相当完整的传统古建筑群落,如国文保单位甘熙宅第,省文保单位蒋百万故居和刘芝田故居,市文保单位周处读书台、光宅寺和愚园,三条营和荷花塘历史风貌区等。如何保护修缮好这些古建筑遗产,尽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与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将是修缮工程管理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老城南片区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

南京老城南片区规划保护建设的根本准则是全面保护、应保尽保,保护历史街巷体系和肌理,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和特色民居,传承历史文脉,彰显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依此准则,街区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严格遵守保持古建筑原状的原则

古建筑保护修缮与新建建筑不同。古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和再生的特殊性,在对其实施保护修缮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古建筑本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找出修缮的依据,去掉后人增加的与古建筑本体不相符合且影响其整体形象的构件以及与此相违背的工艺做法。在施工中尽量保留原存构件,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古建筑本体的原状。

1.2研究把握古建筑修缮的实用性原则

古建筑房屋一般都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遗存,它反映了当时的施工技术工艺和人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在消防、保温、节能等方面都很难满足现代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物自身实用性。因此,在修缮管理实践中,在不破坏古建筑本体的前提下,一定要将一些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古建筑保护修缮过程当中,以增强古建筑房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修好的古建筑房屋焕发出活力,才能保障老城南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的可持续发展。

2古建筑房屋保护修缮的前期准备

老城南片区古建筑房屋现状保存比较完整,携带历史信息丰富,保护修缮过程复杂而又系统,这就要求修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务必要做足、做细,以避免发生对原来施工组织设计流程全部推倒重来的可能。

2.1采集古建筑房屋现状数据

采用拍照、摄影、绘画等手段记录拟修缮古建筑房屋的原貌。以原有的实测图为基础,对古建筑本体各个构件上出现的裂、腐、歪、错、脱、残等进行认真勘查,将照墙、地面、装饰等损坏的部位、程度绘制并记录下来,做到一栋房屋一份档案。

2.2查阅保护修缮历史资料

查阅拟修缮古建筑房屋的历次修缮资料,确定历次修复年代,研究每次修理程度和修理后对原建筑的影响程度,为复原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3研究分析与信息挖掘

分析研究古建筑房屋结构、外立面、构配件等损坏原因,切实考虑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信息,确保古建筑房屋本体与历史信息相融合,为保护修缮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2.4制定保护修缮实施方案

按照设计要求,根据拟修缮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历史内涵和损坏程度等情况,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尽量采用传统施工工艺,使用老旧材料,确保修缮工程质量。

3古建筑房屋保护修缮的施工管理

古建筑保护修缮施工阶段是整个修缮工程的核心部分,它将直接关系到修缮工程的质量和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管理:

3.1保持与设计单位的长效沟通

设计说明要求和施工图纸是保护修缮施工的大纲。与现代建筑施工相比,古建筑保护修缮施工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建筑设计与建设环境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设计变更和隐蔽工程较多、施工工艺和材料使用会有一定差别等等。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随时与设计单位保持沟通交流,共同查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缮实施方案,避免返工现象发生。

3.2加强修缮施工进度管理

古建筑保护修缮施工程序复杂,合理控制和协调工程进度,不失为降低成本、减少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包括技术、财物、质量、施工、机械、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利用网络图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将工程造价合理分配在每一阶段,尽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度延滞带来的建设成本。

3.3强化对材料使用及质量控制

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以砖瓦、木材及石材为主。只有确保了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要强化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建立材料采购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对老旧构件和石材等特殊材料的使用,要尽量采用甲供材模式,提前寻找货源,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审计等单位共同现场察看、询价、采购,最终纳入建设总成本。

3.4确保施工现场管理质量

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作业,按照统筹学原理计划安排施工程序;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古建筑修缮工匠们的技术素养和精品工程意识;做好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对现场废弃的刨花屑等易燃物要及时外运或者掩埋,确保古建筑成品有效防护;加强建设成本控制,杜绝施工中的浪费现象,有效控制现场投入,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4结语

古建筑保护修缮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强的、成本高的工程项目。只要结合老城南片区古建筑房屋的实际情况,按照既定的修缮原则,选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做好质量目标控制,就能确保街区保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任丽宏,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探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宋晓华,对古建筑修缮技术与施工管理问题探讨,工程管理,2008(09).

[3]高龙云,古建筑修缮技术和质量监控的实践体会,建设监理,2007(12).

[4]郝润芳,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技术组织与管理,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