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龙小荣

龙小荣

岳阳县人民医院湖南省岳阳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00例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糜烂、中度糜烂和重度糜烂三组。同时选取同期宫颈光滑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表达,比较各组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结果各组无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分别为对照组(宫颈光滑组):86.0%、6.00%、5.00%、2.00%、1.00;轻度糜烂组:81.63%、7.15%、6.12%、4.08%、1.02%;中度糜烂组:83.33%、5.88%、4.90%、3.92%、1.96;重度糜烂组:84.00%、7.00%、4.00%、4.00%、1.00%。轻重中各组之间的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糜烂组CIN和宫颈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糜烂组。结论与宫颈糜烂相比,CIN的发生并未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糜烂程度与癌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标准。

【关键词】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妇女最常见癌症中居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死亡25万,约80%病例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且有年轻化趋势。本研究探讨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变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防治依据,现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经阴道镜检确诊为宫颈糜烂的患者300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48.2±10.3)岁。病程1-7年,平均(4.5±1.2)年。所有患者在经阴道镜检查,分为轻度宫颈糜烂组98例(年龄18-54岁,经产妇29例),中度糜烂102例(年龄20-62岁,经产妇32例),重度糜烂100例(年龄19-68岁,经产妇38例)。同时选取同期宫颈光滑妇女100例(年龄18~67岁,平均43.5±11.7岁)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妇科检查。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2]

对全部患者行TCT,采用TBS报告系统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断。其中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TBS报告ASCUS即以上病变为细胞学诊断阳性。

1.2.2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

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者由专人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病灶定点活检,若镜下未发现异常病灶或图像不满意,则常规于宫颈3、6、9、12点活检或行颈管搔刮术。组织送病检做最后诊断,结果为无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行SPSS15.0统计学软件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30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未见上皮病变205例,细胞学诊断阳性95例。ASCUS5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例,宫颈鳞癌4例。

2.2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95例细胞学诊断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无病变40例,CINⅠ20例(21.1%),CINⅡ10例(10.5%),CINⅢ及原位癌12例(12.6%),宫颈浸润癌13例(13.7%)。

2.3各组宫颈病变的疾病构成比

由表1可见,宫颈光滑组与糜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糜烂组与轻度糜烂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各组宫颈病变的疾病构成比[n(%)]

3讨论

宫颈癌是继乳腺癌之后第2位致妇女死亡的癌症,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发病平均年龄52岁,其病因至今尚未明了[4]。根据国内外资料认为其发病与性生活紊乱、过早性生活、早年分娩、密产、多产、经济状况低下、种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CIN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筛查方法仍遵循三阶梯诊断程序:①细胞学检查(TCT)已作为筛查和诊断宫颈病变的有效途径,TCT结果中有许多性质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报告。此为细胞异常较反应性改变明显但未达到鳞状上皮的程度,可以是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的恶性改变,不能进行明确的分类,为一排除性诊断,是对病变的高危提示。

宫颈糜烂是女性宫颈的常见状态。并非真正的上皮缺失,而是宫颈管柱装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的生理现象。性成熟后在阴道的酸性环境下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未成熟的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人乳头瘤疾病的刺激下可发生CIN或宫颈癌。宫颈糜烂并不是宫颈癌额前期,临床上肉眼观察时早期宫颈癌与宫颈糜烂难以区分,因此在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经常会有误诊误治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CIN无关。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其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宫颈光滑的CIN及宫颈癌疾病构成比并不低于宫颈糜烂组,更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林,丘平,刘久英.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杂志,2006,28(9):1414-1416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8

[3]秦文敬,鲍业明,石宁,等.三种病原微生物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4,33(5):40-42

[4]ZhangA,ManerS,BetzR,etal.Geneticalterationsincervicalcarcinomas:frequentlowerlevalamplificationsofoncogenesareassociatedwithhumanpapillomavirusinfection[J].IntJCancer,2002,101(5):42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