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李志芹王文静

李志芹王文静(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00-02

【摘要】目的总结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7例,死亡13例。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及相关知识和抢救程序,并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护理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病区常见的死亡形式,患者往往在病程中,甚至在恢复期,无明显诱因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继而心搏骤停,常在急症出现后1h内死亡。91%以上的SCD是心律失常所致,发生前可有或无心脏病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主要的原因,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9月间我科收治的2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抢救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例SCD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5岁~75岁,平均年龄50.5岁。其中,冠心病者13例,心肌病变者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诱发因素:精神因素7例,体力劳累7例,餐饮不当2例,其他因素4例。

2诱因分析

2.1精神因素精神刺激或紧张,情绪激动或压抑,生活方式改变或负担过重等均可影响神经、血管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心肌兴奋性提高而诱发心血管事件,甚至出现SCD。

2.2餐饮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用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了包括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饱餐后可通过胃肠道的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诱发多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2.3体力劳累剧烈活动,过度劳累,均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明显加快,引起心肌等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尤其是已知的冠心病患者,更易触发室颤等心律失常而发生SCD。

2.4其他因素长期吸烟,易增加血小板的粘附性,升高血压,降低室颤阈值,诱发冠状动脉痉挛,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可提高了心血管等疾病易患因素,严重可触发SCD。便秘者有可诱发SCD,便秘可致腹涨,腹压增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用力排便或屏气过度可使心房压升高致舒张期充盈过度而诱发心力衰竭,致SCD。

3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其中7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电击除颤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后复苏成功,收心脏监护病房(CCU)继续治疗。13例患者因恶性心室颤动引起多器官衰竭及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4护理体会

4.1基础护理备齐各种抢救用物,是抢救成功的前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搬动,不要摇晃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和心跳,如没有立刻进行心肺复苏。迅速畅通气道,这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步骤。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清除口鼻腔异物。头往后仰,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给予持续中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该类患者病情发展快,使用药物复杂,一路静脉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另一路可以静脉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1]。

4.2严密心电监护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检查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至关重要。有效的心电监护能够及时提供心脏信息,心电图的表现是识别症状的重要依据,加强病情监测,重视先兆症状,有先兆不适症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做好定期复查,及时了解心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有效的预防或减少SCD的发生。

4.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尽力做到按时定量、少食多餐的规律进食习惯,选择低盐、低脂,富含高纤维、高蛋白、高营养,且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控制食量,保持适合的体重,以免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心脏负荷。

4.4生活护理积极劝告患者戒烟戒酒,去掉一切不良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用力排便,补充饮水量,使肠道保持相对的水分,防止大便硬结和发生便秘。有便秘习惯或卧床过久而发生的便秘,应及时正确的处置便秘,必要时可适当使用缓泻润肠剂(甘油栓、开塞露等);便秘严重者,应予以灌肠或从肛门直接取出粪块,解除患者的痛苦。还要注重冬季做好保暖,避免受凉及呼吸道感染。有计划的进行体力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4.5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特征,积极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消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突然,复苏后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慌,甚至濒死感,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使患者注意休息,坚持治疗,减轻思想负担。对需安装起搏器或介入手术的患者,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强调手术的安全性,消除紧张不安情绪,通过及时有效沟通,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刺激,从而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面对现实的心态,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2]。

4.6健康指导科学而有步骤的适当活动可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体力、耐力和抵抗力,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还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活动,切不可盲目活动,否则SCD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大。若出现胸闷、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终止所有活动,做必要的检查。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氧耗,并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如排便困难应及时告知护士,采取相应措施。

5小结

心源性猝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救治和护理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掌握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及相关知识和抢救程序,并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降低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孙延辉,倪志林.成功抢救心源性猝死1例报告[J].辽宁医学杂志,2009,23(1):55-56.

[2]陈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