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历史与社会图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有效运用《历史与社会图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吴建学

[摘要]新版《历史与社会图册》改进了传统图册的功能,它紧密联系教材,图册内容与教材正文的黑字标题对应,是教科书的扩展,深化或具体化。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开发比较重视,没有发挥图册应有的功能,没有真正做到资源有效整合。本文阐述有效运用《历史与社会图册》,做到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图册》学生读图能力学会读图

善于读图是学生能否学好《历史与社会》的关键。读图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许多学生学习时对着图片一脸茫然。具体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图片意识,读图能力差,有的学生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个别学生眼中无图,心中无图。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针对《历史与社会图册》上的各种图表,我以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图册》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读图、用图。

一、利用图册,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或说明

通过看图和识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建立丰富的地图表象,从而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广泛的地理想象,加强学生有意义的理解记忆。如学习《不同肤色的人们》时,如果仅仅看文字,就不可能形成鲜明的空间概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但结合阅读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29页“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以及三大人种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就会很容易地弄清三大人种的空间分布、人口数量以及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从而找出人种分布的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世界人种只有肤色之分,没有高低优劣之别,他们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树立人种平等的观念,进而达到灵魂升华和觉悟提高的读图目标。

二、利用图册,对教材内容进行类举或细化

通过想图和说图,分析图上直接或间接显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它主要解决“为什么”,以揭示地理特征、地理关系、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问题。如欣赏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28页图2-16“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时,就可结合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22-23页“世界气候类型图”说明:远方,乞力马扎罗山峰上的雪帽,在赤道的阳光下闪闪发光。众多的野生动物在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生活。这里被称为:“赤道奇观”——赤道附近有一座冰山(雪山)。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原因。通过“展示图片──围绕问题──思考图片──说明原因”,学生在读图、用图中了解到: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大约下降6°C。乞力马扎罗的山坡是一个连续的直坡,从海拔5895米的山顶一直下降到1000米的莫希,是世界最高的连续山坡之一。由于气温的垂直变化,乞力马扎罗山具有生长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热量带作物的气候条件,山上山下景色迥异。山麓上长着高大茂密的热带森林,林中水气迷漫,阴暗潮湿。山坡上种植甘蔗、茶林、咖啡、香蕉、剑麻等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这是一个绿色的世界。雪线以上,则是皑皑白雪的峰巅和银蛇蜿蜒般的巨大冰川,形成一个银色的世界,与极地气候类似,这就是高山气候。教师归纳总结:高山地区由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导致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三、利用图册,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拓宽

凡是受教科书容量限制,不能放在书中,但又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图册中都有所体现。如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时,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5页不仅介绍了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还补充了四种实地定方向:根据太阳和钟表定方向;根据树冠和年轮定方向;根据北极星定方向;根据地形和地物定方向。这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又如学习“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时,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53页补充介绍南非的首都。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分别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开普敦;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图册强调地图上一般只表示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图册还介绍了南非三个首都的历史由来。再如学习“国家和地区”时,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38页拓宽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分布。此外,图册还从经济、教育和健康等角度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四、利用图册,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活动或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相关简图。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简单地图,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从地图上发现问题、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能力,又可以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破难点,诱发其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问、思考、探究,树立其学习信心,直到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15页有一个趣味链接“一笔画世界”,可以让学生画画七大洲的轮廓图,并标出各大洲的分界线、四大洋的位置;由此可以使学生对七大洲与四大洋有一定的了解,又能知道如何读懂大洲、大洋的分布图。又如学习“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时,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上册第64页有俄罗斯政区图、第65页莫斯科城市图,还介绍了莫斯科的城市景观和城市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图册原来的年代尺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加1147年、1156年和1328年三个时间段发生的与莫斯科有关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莫斯科的发展史,认识到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是俄罗斯政治、经济、交通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总之,《历史与社会图册》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和载体,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利用它,创造性地使用它,培养学生形成“左书右图”的良好习惯,以图导文、看图联文、以图育情、以文解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能力。同样,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通过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条不紊的记忆网络,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大大提高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2、《历史与社会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