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用于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BIS用于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临床观察

彭会丽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99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按照监护人的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BIS监测,对照组由具有5a以上小儿麻醉经验的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和手术情况,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计算两组术中、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平均BIS值,记录七氟醚使用总量、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和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2.13±0.41)%、(1.33±0.42)%,BIS平均值分别为49.95±5.86、66.18±5.77,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5.936、4.278、8.845、11.932,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和七氟醚使用总量分别为(3.46±2.03)min、(6.26±3.71)min、(10.88±3.65)min、(11.3±4.6)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0.358、9.976、7.429、8.355,p<0.05)。结论:使用BIS监测,可以有效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减少七氟醚使用量,促进患儿尽早苏醒,并尽早拔管。

关键词:小儿麻醉;七氟醚;BIS;用药指导

七氟醚是小儿患者常用的麻醉药物[1]。但是由于小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全、个体差异明显,准确用量一直是临床面临的突出问题[2-3]。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大多数麻醉药物呈剂量相关性。近年来我院在小儿七氟醚用药中,积极采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临床用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儿共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a;发育正常;手术治疗前1个月未服用精神类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系统疾病;有癫痫病史;术中体温>37℃。在保障监护人知情权的基础上,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12岁,平均(6.4±2.7)岁;ASAⅠ级13例,Ⅱ级7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11岁,平均(6.6±2.5)岁;ASAⅠ级12例,Ⅱ级8例。两组在基础治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面罩吸入5%七氟醚,3L/min氧气。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顺阿曲库铵0.1-0.2mg/kg。2min后,插入喉罩。术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吸入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µg•kg-1•min-1。间断追加阿曲库铵铵。ETCO2维持在35-45mmHg间。邻近手术结束,停瑞芬太尼,减浅麻醉,术毕停七氟醚。待患儿清醒后,拔除喉罩。

1.2.2监测方法

MINDRAYT8监护仪常规监测HR、BP、SpO2、ECG、ETCO2、ETSEV,BIS。观察组采用BIS监测。根据BIS值,观察组七氟醚吸入浓度设定为:术中(从切皮到手术结束前15min)为40-60;术末(手术最后15min左右)为60-75。对照组采用人工调节浓度。由具有5a以上小儿麻醉经验的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和手术情况,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术中和术末MAC值、平均BIS值。MAC值每5min测定一次,如果信号质量指数低于50%则认为该值记录不可信。根据MAC值计算对应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苏醒评价标准:自主呼吸恢复,且有指令性肢体活动、自主睁眼、不耐受喉罩刺激等至少一种情形。苏醒后,根据Alderet评分标准,得分在8分以上者既可以离开麻醉后恢复室(PACU)。计算最终的七氟醚用量。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和术末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和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BIS平均值比较见表1。两组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和BIS平均值较术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和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2.13±0.41)%、(1.33±0.42)%,BIS平均值分别为49.95±5.86、66.18±5.77,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5.936、4.278、8.845、11.932,p<0.05)。

3讨论

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快,对呼吸道刺激性晓,是小儿麻醉的常用药物[4]。但是受小儿身体发育不全、个体差异明显等特征,七氟醚的准确用量一直是小儿临床麻醉中面临的突出问题[5]。用量过少,会发生术中记忆和知晓,可能影响患儿日后心理状况。用量过多,轻则延迟苏醒,重则对患儿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BIS在指导成人七氟醚麻醉用药的效果已经得到肯定。但是由于小儿的脑电图与成人相差较大,BIS用于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效果在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疑问[6-7]。

在本研究中,探讨了BIS用于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临床价值。从研究结果来看,采用BIS监测的观察组,术中和术末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2.13±0.41)%、(1.33±0.42)%,BIS平均值分别为49.95±5.86、66.18±5.77,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5.936、4.278、8.845、11.932,p<0.05)。经过相关性检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与BIS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这一结果揭示了运用BIS可以较常规经验麻醉用药获得更好的麻醉深度调控效果。从七氟醚使用量来看,观察组七氟醚使用总量为(11.3±4.6)ml,约为对照组的2/3。这表明BIS监测可以减少小儿麻醉中的七氟醚使用量。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方面,运用BIS监测的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从上述结果来看,BIS监测在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中具有较好的效果,BIS值与七氟醚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术中,可以根据BIS值适当调整麻醉深度,既有利于减少七氟醚使用量,节约患者医疗成本,而且也可以促进患者的更快恢复。但是本研究的患儿年龄均大于3岁,至于BIS是否在年龄<3a患儿七氟醚麻醉中具有同样的效果,本研究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从目前的报道来看[8],认为<3a的幼儿大脑正处在快速发育阶段,其脑电图个体差异性更大,BIS监测可能存在异常脑电图波形,因此可靠性较差。但是对于3a以上儿童,由于大脑发育逐步成熟,BIS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的可靠性较高。

综合本研究,使用BIS监测,可以有效指导小儿七氟醚麻醉用药,减少七氟醚使用量,促进患儿尽早苏醒,并尽早拔管。为了保障BIS的指导效果,在目前的临床条件下,宜对3a以上患儿使用,对于<3a患儿则要考虑其他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七氟醚用药。

参考文献:

[1]战爱玲,李清,罗向红,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表面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02):162-165.

[2]牛润岭,宋长兴,戎亚军,等.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04):536-538.

[3]牛学功,李天佐.BIS与CSI在小儿七氟醚麻醉中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0,32(8):627-629.

[4]陈凤收,马虹.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恢复期间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05):580-587.

[5]姜鲜,欧册华,章卓.小儿七氟醚吸入全麻诱导浓度探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03):258-260.

[6]张海军,李玉兰,孙绕,等.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小儿术后躁动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1):1367-1372.

[7]刘琉,樊飞.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7):128-129.

[8]赵勇,李晓梅.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136-137.

作者简介:彭会丽,1978-10,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麻醉专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