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 1

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刘扬

刘扬(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一科15581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17-02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1病情观察

1.1急性期连续进行心电监测,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发现室性期前收缩及房室传导阻滞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处理。密切观察意识、尿量、皮肤黏膜,询问病人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心力衰竭及休克的征象。备好急救药品和仪器,维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对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按心脏骤停进行抢救。

1.2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min为正常反应。两次活动时间间隔应安排充分的休息时间,若病人夜间睡眠不好,则次日白天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减少。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减缓运动进程或停止活动:①胸痛、心悸、气喘、头晕、恶心、呕吐。②感冒未愈。③感到疲劳、肌肉酸痛。④不适当的心率和低血压反应:如休息时心率大于100次/min;心肌梗死3周内活动时,心率变化超过20次/min或血压变化超过20mmHg;心肌梗死6周内活动时,心率变化超过30次/min或血压变化超过30mmHg。

2用药护理

2.1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遵医嘱使用止痛、溶栓、抗凝、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等药物。给予吗啡等药物时应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变化;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量和滴速。

2.2溶栓护理

(1)溶栓前: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年过70岁、青光眼等溶栓禁忌证;配合做好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等检查;用链激酶者需先做皮试。

(2)溶栓中: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有无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及低血压等副反应。

(3)溶栓后: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复查凝血时间,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②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间接判断血栓溶解。

3心理护理

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关心、尊重、鼓励、安慰病人,以和善的态度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各项抢救操作时应沉着、冷静、正确、熟练,给病人以安全感。操作前应简要地将操作过程和不适感告知病人,不能向病人流露出抢救失利的信息。嘱家属保持稳定情绪,不要在病人面前流露绝望的情绪。指导病人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健康教育

4.1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诱因;指导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嘱病人当疼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时,应由家属护送到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4.2用药指导

自我监测药物副作用,发生心动过缓时应暂停服药并到医院就诊。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应急,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之处,用后放回原处,家人也应知道药物的位置,以便需要时能及时找到。此外,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中,6个月更换一次,以防止药物受潮、变质而失效。

4.3活动和康复指导

(1)康复治疗目标

病人在出院3~4周内将体力适应性提高,4周后可逐渐恢复到患病前的活动水平;第8~12周后可开始较大活动量的锻炼如洗衣、骑车等;3~6个月后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更换。

(2)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①选择运动类型,如选择走步、慢跑、坐位踏车运动、划船器运动、游泳及气功、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术。②掌握运动强度和时间,为保证运动训练的安全性,病人根据自己在运动时与运动后的心率反应来衡量运动量。病人运动时如出现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即刻停止运动测心率。出院的早期阶段运动后心率不应超过症状限制型心率的85%,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持续时间以20~40min为宜。开始时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为1:1。③运动频率通常是每周3~5次,每周3次是最低的训练。如果运动量小,运动持续时间短(每次少于20min),则可增加到每周5次。

参考文献

[1]傅江湲,李薇,陈哲.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3期.

[2]李淑荣,何振山,郑玲,梅静.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周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