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钱丽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3

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钱丽敏

钱丽敏陈晓玲卢敏袁嘉鸿郑淑珍朱溶

(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后管理维护及改进护理方法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42例PICC置管留置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预防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观察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并发症方面,置管后本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护理满意度方面,本组达到95.24%。结论:PICC置管后,加强管理维护及改进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预防感染;管路维护;护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269-02

PICC置管是为患者提供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的一种方法,是经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静脉等外周静脉将中心导管置入,该方法置管简单、方便维护,可避免反复穿刺对静脉造成的损伤,且对日常活动无限制,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长期输液者、血管难以穿刺者及长期化疗者[1-2]。但对于PICC置管患者而言,置管后如果维护及护理不到位,也会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破损、感染等,其中感染是最多发的并发症,因此临床中需对PICC置管后加强管路维护及护理,对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3]。本组研究针对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42例PICC置管留置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置管后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42例PICC置管留置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平均(56.1±4.8)岁,学历水平:专科及以上16例、初中及高中19例、小学及以下7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实施预防感染性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PICC护理记录表。留置PICC管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在病房内进行PICC置管,并依据插管、拔管或出院带管期间管路详细情况记录在PICC护理记录表内,监理动态观察资料,便于判断置管后是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2)局部换药。在进行局部换药前,需准备好相关物品,包含治疗车、无菌手套、治疗包、棉球、纱块、3M透明敷料、安尔碘、无菌治疗巾等[4]。具体换药操作时,将治疗车放置于患者置管侧床旁,于置管肢体下垫设治疗巾,将置管处3M胶布拆除,拆除时注意将穿刺点用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将透明敷料缓慢撕掉,过程中对贴膜下皮肤不能碰触[5];将治疗包打开,放入纱块、3M透明敷料、棉球等;戴好无菌手套,利用酒精棉球对皮肤处消毒三遍[6]。第一遍,将安尔碘棉球用无菌镊夹取出,顺时针以穿刺点为中心对皮肤进行消毒;第二遍,对有固定翼的,将固定翼用一只手左右拿起,使皮肤与管道分离,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棉球逆时针对皮肤消毒;第三遍,与第二遍相同,改为顺时针消毒。然后对外露管道从近心端开始用安尔碘棉球全方位消毒,最后对穿刺点中心皮肤消毒一次[7]。取出一条输液贴固定翼,距离穿刺点1cm以上,对外露管道用贴膜牢固粘贴,保证外露管道全部处于膜下。外露管道如果过长,要将管道盘好后粘贴,最后用输液贴交叉粘贴固定,将换药时间、日期进行标注,完成后将手套摘除,用粘贴透明敷料对贝朗无针接头,最后将所有物品分类收拾,完成换药。

(3)接头消毒。将无针接头包装用无菌技术打开,对接头用生理盐水冲洗,将使用后的接头取下,对导管外周及横切面用酒精棉片螺旋擦拭,时间不低于15s[8]。最后对接头下方皮肤进行消毒,待干燥后,将导管及未使用的接头进行连接、紧固,对冲封管或输液进行连接即可。

(4)冲管操作。准备好安尔碘消毒、配置好的肝素液、注射器及生理盐水,打开包裹接头敷料,给予常规消毒后,用含10mL生理盐水的预充式注射器以脉冲式方法推入管道内,然后用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5mL,注入管道内后覆盖接头即可。

(5)输液操作。将所需输注的液体进行排气后悬挂在患者床旁,然后打开包裹接头敷料,进行常规消毒后,将接头与输液管连接即可。

(6)加强管道维护。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需要对管道维护及护理进行改进与加强,首先,在局部换药时,每周要更换一次局部使用贴膜,每间隔24h对使用的无菌纱布更换一次,置换24h内换药一次;其次,冲管时间。患者输液治疗期间,每次输液完成后,要进行一次冲管;如果所输注液体内含有大分子药物,则需间隔4h冲管一次;治疗间歇期,每周冲管不低于1次;第三,无针输液接头更换时间,输液接头每周更换1次,更换输液街头后必须进行冲封管。

(7)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在置管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寒战、发热、恶心、腹部疼痛、呕吐、呼吸困难、休克、突发意识不清等情况,极有可能为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必须给予患者高度重视,对患者是否出现其它部位感染情况密切观察,同时采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药物抗感染,将PICC导管拔出,并对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14d后,再次进行采血培养,结果显示正常者,即可停止抗生素用药。并对停药后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给予患者血常规检查,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加强基础护理,确保患者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判断标准:包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局部感染以导管处皮肤及周围组织出现硬结、红肿、流脓情况,范围2cm内,无血流感染(定义:①局部经触压或自发有脓液渗出,无细菌学依据;②穿刺部位有发热、红肿、硬结三者中两种症状以上者及血清样物质触压或自发渗出,穿刺部位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与导管相关性的菌血症,以寒战、发热为主要表现,血培养可呈阳性或阴性。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结果

PICC置管期间,本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护理满意度方面,本组中非常满意26例、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24%(40/42)。

3.讨论

PICC置管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多,属于无痛治疗的一种方式,在场外营养供给、化疗及输液等治疗中,均可应用,可避免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并减少对静脉的损伤[9]。但PICC置管在长期应用中,也会出现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对疾病治疗效果会产生影响,也一旦出现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也均会增加,所以,对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视,实施相关的管理维护与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意义重大。

从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病原菌进入患者机体引起,所以在PICC置管相关操作中,临床中也严格要求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如在局部换药、液体操作、接头消毒等操作中,都需加强无菌操作管理[10]。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有疑似污染情况出现,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污染导致感染发生。同时,PICC置管后管路管理中,对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资历,且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操作,且在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加强培训,确保PICC置管后管理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在置管后,要求护理人员对置管后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在置管后出现发热、不适感及穿刺部位红肿等情况,则可能有感染的发生,应马上报告给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此外,置管后对患者也应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置管期间不能做引体向上、游泳等活动,不能提重物,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在洗澡时,应用保鲜膜对置管处进行保护,防止进水引起感染,同时在胶布固定时,如果有对胶布存在过敏情况,要求患者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对PICC置管后患者加强管路维护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提示加强管路维护与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周芳[11]等人在其研究中显示,对PICC置管患者在置管期间加强健康教育,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感染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89%,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护理满意度为95.24%,提示患者对加强管理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比较满意,田爱萍[12]在其研究中显示,加强PICC置管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置管后负性心理状态,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护理满意度达到96.77%,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从预防感染的角度出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莲英,程淑华,倪丹,等.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维护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9):133-136.

[2]陈文妍,加尼亚·赛力克,陈世燊.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6,2(02):65-72.

[3]武全莹,吴梦莲,杨鹏,等.临床护士PICC管路维护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08):938-941.

[4]江文,曾登芬.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2):218-221.

[5]余春鹤,朱娟娟.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4):49-51.

[6]阳国英,江龙丽,孙梦琴.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7):7-10.

[7]张京慧,唐四元,贺连香,等.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06):638-643.

[8]王敏.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1):97-99.

[9]杨庆华,赵忆文,杨秋华,等.医院联动社区开展PICC患者管路安全维护的模式构建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28(17):1562-1564.

[10]金晓燕,么莉,尚少梅,刘洋.PICC置管后日常护理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9(02):19-21.

[11]周芳,侯铭,李萍.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28(12):1124-1126.

[12]田爱萍.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6,28(13):123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