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的临床价值研究

/ 2

肌电图的临床价值研究

刘婷张浩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肌电图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除在神经内科范围以外,也涉及到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免疫科、眼科、耳鼻喉科、康复科、泌尿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疾病的检查。随着临床医疗诊断服务不断提升与优化,肌电图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还是后续疾病恢复观察及管理,都可以引入肌电图检测结果,作为研究、平衡、判断的依据。当前,为了更好的推进现代医疗服务各种功能性服务项目,有关于挖掘、发展肌电图临床应用价值的医学课题越来越多,相关研究成果显著。

【关键词】肌电图;临床应用;价值影响;研究分析

随着临床医疗诊断服务不断提升与优化,肌电图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还是后续疾病恢复观察及管理,都可以引入肌电图检测结果,作为研究、平衡、判断的依据。本人随机选择某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7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记录、观察每例患者肌电图相关数据,包括波幅、时限、转折数、发放率等指标,结合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基本情况,从而得出结论: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它可用于多种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医疗工作中,临床检测效率和质量水平很高。

一、肌电图检查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肌电图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疾病必备的客观检查手段,是一项操作非常严格,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检查,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结合临床问诊,尤其是细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综合判定,同时与诊断医师的操作设计方案、严谨的操作方法和准确的技术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涉及周围神经病、肌病、神经丛和神经根病变及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内容时,因涉及大量肌电图的临床相关诊断结果,之前在诊断学或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从未涉及到,使诊断学内容与内科学相关内容脱节,造成学生不知肌电图检查为何物,更不能理解其中感觉阈值测定、F波、波幅等数据内容在该项检查中的意义,只能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忘了一干二净。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中,也无一本涉及有关肌电图的内容,而相对于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的相关检查及常规检查项目手段在诊断学中均会学习到,为后期内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影像学中也有相关其他检查的教材、教程供学习,唯独没有肌电图的相关检查知识的描述。因此,是否将肌电图检查的技术、临床相关内容等列入《诊断学》中学习,其可行性值得我们探讨。

二、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随机选择某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7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23~67岁,平均年龄(54.63±1.27)岁。据肌电图检测结果为,化验室检查、影像学、肌活检等情况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肌源性损害11例、神经源性损害21例、运动神经元15例,研究结论具有可比性。

2、检测方式采用德国产的topasschwarzer(EMP/EP)型肌电图仪,对每例患者进行例行检查,所测肌肉为肱二头肌、胫前肌、腰肌等。为了得到恒定的收缩力量,先用应力表、测定受试者最大随意收缩力量,根据测试结果,获取通过不同检测路径获得的电信号。

3、检查项目同名肌对比检查、神经根支配下肌肉检查、检测肌肉生物电活动、纤颤电位检查、肌肉病变检查等。检测方式有:①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通过评估神经传导的速度,确定患者疼痛处是否存在周围神经性疾病,当患者肌肉不受累,且生理状态尚未呈萎缩态势,肌电图中可供其做病理性检查的依据较少,有些病例,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表现为正常,实则存在疾病问题。②常规肌电图,通过检测结果中的正锐波、纤颤数值,测定患者肌肉收缩时运动单位的变化情况,可评价出肌电图的异常,如患者已经进入电生理恶化阶段,临床检测结果的数据变化会更快,可如实反映出患者肌肉的生理变化情况及趋势。③单纤维电图,只对单纤维针电极识别和记录,便于观察患者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如果患者的肌纤维密度发生了变化和转移,则说明患者做同组运动时,单个肌纤维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均不确定,原有的运动终板数增多,运动神经对运动肌肉的支配能力有所下降。④F波检测,F波周围的神经电刺激表现很强,神经肌肉疾病的发病源多半在此,但在临床检测时,如发现F波周围的神经传导过快或过缓,则可评价判断其为肌肉神经组织出现了疾病异常,但是一般情况下,F波周围的神经组织即便出现病变也会有较长延长时间,俗称“潜伏期”,在潜伏期内,F波检测结果是不会表现异常的,故临床不会以此检测服务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依据,仅作为进一步诊断的服务项目。

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1、47例患者肌电图检测结果47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经肌电图检测结果证实,其病情与诊断结果基本相符,腰肌劳损21例、多发性肌炎6例、皮肌炎7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1例、周期性肌肉萎缩2例,见表1。

2、肌电图检测准确率分析对比后续检测结果及47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临床病案资料和相关信息,可基本评价判断出肌电图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中,诊断腰肌劳损疾病的准确率最高,为95.24%,周围性肌肉萎缩的准确率最低,为48.45%,见表2。

三、结论1、肌电图应用价值的体现。本组研究证明,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作用明显,它可诊断出腰肌劳损、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进行性营养不良、周围性肌肉萎缩等类型性疾病[1],且检测诊断的准确率良好,其中,腰肌劳损最终确诊为21例,检查20例,准确率高达95.24%,其余检测准确率稍差,但数据均可供临床诊断医疗参考,分别为,多发性肌炎,确诊6例,检查5例,83.33%;皮肌炎,确诊7例,检查5例,71.43%;进行性营养不良确诊11例,检查8例,72.73%;周围性肌肉萎缩确诊2例,检查1例,48.45%。可见,虽说单一凭借肌电图进行临床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均不够完善和科学,但其应用效果还是可以被引入临床评价及服务机制的。

肌电图可以通过通电记录肌肉动作电位的曲线,依靠电极的差异导出电位,准确判断患者的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是否存在障碍或影响[2]。当前,有许多疾病都需要肌电图来诊断、分析,它不仅能大大优化临床医疗服务的功能性和可靠性,还能拓宽、延展临床医疗服务的资料依据,挖掘临床资料的多种用途和服务影响。资料证明,肌电图的应用表现是多方面的:①从本质上判断评估一例肢体麻木患者的患病原因、治疗方法和路径,先观察患者的肌电图未见指标性异常,所显示的神经传导均符合标准,但患者主诉感受中腿麻的感受很明显,说明患者腰部肌肉部位其他神经组织受损,虽然这种疾病表现没有显示在肌电图中,但是完全可以凭借临床经验搜索、判断出。②本组研究有一例患者出现了后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受损情况,肌电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患者竖脊肌、腓肠肌内侧头出现了病变问题,虽然在平均肌电值(AEMG)与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值上显现的异常不是很明显,但是由此完全可以评价判断出患者的神经传导机制出现了问题。③肌电图中无法显示出神经近端局灶性脱髓鞘病变的组织结构和反应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此类疾病,其主观感受与腰间盘突出症、肌肉组织病变等疾病反应相关,所以这时应通过肌电图检测神经远端的神经传导数值是否在近期内出现了极大波动,如出现波动,则说明患者肌肉有萎缩迹象,神经传导时有受累表现,需进一步观察诊断。

2、完善、提升优化肌电图应用影响的对策与方法。肌电图在临床应用时虽然应用价值很高,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临床经验、肌电图用于诊断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效率和能力不强、肌电图诊断与治疗及护理工作脱节、临床体格检查的眼神渠道受阻等等[3]。为了进一步优化、丰富肌电图在临床应用上的功能和效果,须知,肌电图等临床电生理检查其实就是临床体格检查的延伸,因此,无论是肌电图的检查,还是结果的判读,都要围绕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进行。做肌电图前要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做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做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鉴别诊断,从而制定肌电图检查的方案,要查哪几种神经,要查哪几块肌肉,是否需要做F波、重复电刺激。只有规范、制定相对完善科学的检查与诊断工作标准及规范,工作内容和任务才能顺利承接下去。检查和诊断在临床表现上它们的价值影响是互补、且有待促进的,所以肌电图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影响是需要逐步提升和完善的。未来几年,随着肌电图检测仪器功能及性能的拓宽,肌电图检测效率和质量都会有所提升,特别是现代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关于肌电图检测与发展的项目和课题会被更深入的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彦彬.肌电图检查对临床常见的手臂麻木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46-47.

[2]崔丽英,临床神经电生理如何成为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13年5月第46卷第5期,290.

[3]杨燕.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后偏瘫中肌电图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5,17:198-200.

[4]刘丹,对临床医学生“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12,15(1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