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毛细支气管炎

王科

王科齐鲁医院桓台县分院儿一科一病区256400

【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容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雾化吸入并发症健康宣教

一、病因: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症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二、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特点:毛细支气管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80%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儿。

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见,发作喘憋为其特点,病情以喘憋发生后的2日-3日较严重,喘憋发作时呼吸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60次~80次以上,并伴有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鸣;重症患儿表现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紫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三、临床表现

(一)年龄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尤以6个月以下婴儿多见。

(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

(三)起病较急,有感冒前期症状,如咳嗽、喷嚏,1~2天后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罗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周。(四)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升高。胸部X线片以肺纹理增粗、双肺透亮度增强或有小片阴影和肺不张。

四、治疗原则

小儿发病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由于毛细支气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发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期怀疑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补充足够的水分,重症患儿可配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护理

(一)、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睡眠时给患儿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二)、多喂水:毛细支气管炎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且频繁咳嗽导致水分蒸发较多,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三)、营养充分:小儿患毛细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水果汁等。

(四)、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帮助患儿翻身拍背。(五)、退热:毛细支气管炎多为中低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应用药物降温。(六)、保持良好环境:患儿室内要温度适宜,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

六、健康教育

1、保持小儿的居室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以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2、鼓励患儿每天做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活动量可逐渐恢复,以不疲劳为原则。

3、根据气候及时添加衣服,以小儿手足温暖、无出汗为宜。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不要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防止交叉感染。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抗病能力。注意婴幼儿病愈初期不宜添加新的辅助食品。鼓励患儿多饮水。

6、注意观察小儿睡眠时的呼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一般婴儿呼吸次数为每分钟30-40次,幼儿每分钟25-30次。若患儿出现咳嗽、发热、精神萎靡或吃奶减少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7、鼓励病人多饮水,利于排泄毒素,并使呼吸道粘膜湿润,以利于痰液咳出;8、输液过程中嘱不要随意调节滴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9、按时预防接种。

七、雾化吸入并发症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已成为当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在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雾化吸入并发症主要有:1、感染2、支气管痉挛3、急性肺水肿4、呃逆。并发症的预防及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雾化吸入器一人一套或专用,雾化治疗期间指导患儿注意口腔卫生,协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洗或擦拭患儿口周和面部,防止药物残留患儿口周和面部引起不良反应。治疗结束时,对面罩、雾化罐要及时清洗,必要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教会年长儿正确使用雾化器,均匀而有效地进行吸入治疗;对于雾化吸入不合作患儿,应避开患儿哭闹,尽量在睡眠时进行,避免出现支气管痉挛。一旦在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咳嗽加重,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应暂时停止吸入。避免长时间、大流量雾化吸入,以免发生肺水肿。雾化吸入用的药物不宜过凉,防止因低温气体刺激气道引起呃逆。雾化吸入患儿我们只要努力做好以上几点,就能大大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效果,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并发症,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5天-9天。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支气管炎的孩子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