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性技术特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性技术特点探究

刘鑫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西安市710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以及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简要的探究,重点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既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又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又能加快施工进度。

关键词:高层建筑;关键性技术;特点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也有着许多的不同点。在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建筑都是按照先基础施工完在施工上部结构,但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高层建筑则由于其具有高空作业、建筑面积大、基础埋深深、工程量大等特点而造成在施工技术上与普通的建筑物又有着较大的区别。

1.1高空作业

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之中,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就具备有高度大这一特点,因而在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量也非常的大。而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要进行较多的材料、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因此在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高空作业的消防防火、安全、通信和临水临电布置等方面的问题,且要避免高空坠物现象的发生。

1.2体积大、工程量大

目前,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本身的高度高和工程量大这一特点,因而它所涉及到的专业分包单位也比较多。在这一过程之中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经常性的相互协调相互沟通,避免出现返工现象,由于工程体量大,涉及专业多,图纸的设计质量也很关键,因而在施工时,在设计上应当要做到精益求精在管理上要做到科学合理。

1.3基础埋深大

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为了使建筑物能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抗震性能,设计的基础埋深按照规范计算都比较深,因而在对高层建筑的地基进行处理时,由于相关的处理技术比较的复杂,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可以采取的基础处理方法多,且不同的技术方案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4施工条件复杂

当前我国修建的高层建筑物大都在城市的市区,在这一区域内往往由于施工用地紧张,从而要最大限度的压缩现场的临时性工程,尽量的减少现场的材料、设备的储量,并根据现场的场地条件合理的选用相关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塔吊等水平垂直运输设备。此外,在施工过程之中,还要确保相邻的建筑、地下管线等不受较大影响。这对基坑支护及观测的要求就比较高,基坑支护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并由专业分包单位施工,特别是在建筑的基础施工时,一定要做好边坡的防护措施,密切监测边坡支护变形情况,且要密切的注意周边建筑的裂缝发展情况,以便及时的采取技术措施,避免造成邻近建筑物的破坏。

2、关键施工技术

2.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过程之中,主要有土方的开挖、基坑降水和支护以及基础的混凝土浇筑等工作。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的密集区域,施工场地比较的狭小,因而在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的市政设施进行保护。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一般都为深基础工程。对于深基坑而言,由于施工风险比较大,需要考虑到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且涉及到土的稳定以及强度和位移变形等问题。若在基坑开挖过程之中存在设计的不当,则极易发生基坑坍塌等事故,因而,在施工过程之中,要针对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方案以及基坑的降水方案,对于基坑深度超过5m的深基坑项目,或虽未超过5m,但周边地质条件复杂的项目,需要组织社会专家进行专家论证,论证后,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施工。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之中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解决基坑降水、边坡支护、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过程对于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2.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结构之中,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往往受力很大而上部结构受力比较小,正常结构布置时,往往是下部结构刚度大,上部结构刚度小,但绝大部分建筑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性要求而在建筑物的下部布置大空间,在建筑物的上部布置小空间,从而需要在建筑物的下部布置结构刚度比较小的框架结构,在建筑物的上部布置结构刚度比较大的剪力墙结构。为了满足这一结构布置,往往需要在建筑结构之中设置一个转换层,建筑物转换层的高度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它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在带状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之中,应当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转换层下部结构的刚度,要加大筒体以及落地墙的厚度。在施工过程之中对于转换层的墙体混凝土质量则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必要时应当在房屋的周边增设剪力墙、框架或者在楼梯间增设筒体结构。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措施如:不落地剪力墙、开口、减少墙体厚度等方式来弱化上部结构刚度,从而提升建筑物结构转换层的抗震性能。

2.3后浇带施工技术

一般高层建筑物之中,由于功能上或者外形上的需要,往往拥有主楼与裙房连在一起。从结构设计而言,要将主楼和裙房分开就必须要在两者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对于上部结构而言,无论是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同时施工,还是不同时施工,在施工过程之中都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留后浇带。对于高层主楼与底层裙房的基础以及上部结构的板和梁,都需要预留后浇带。这类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是,要待主楼和裙房的主体结构完成之后,主体结构沉降基本问题后,对预留的后浇带用微膨胀混凝土土进行浇筑,将两侧的基础以及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因为,一般情况下,在主楼结构完成之后,沉降量已经完成了最终沉降量的60-80%,在这个时候浇筑后浇带可以有效的减小因结构差而造成的结构内力。对于施工温度后浇带,一般情况下是在主体结构完成的两个月之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量一般已完成了60%以上。且在施工过程之中选择施工后浇带的位置,一般是结构弯矩和剪力都比较小的地方,在施工后浇带位置,混凝土虽然是后浇,但是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不断开。对于后浇带的宽度,一般而言要考虑到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结构的构造要求,一般宽度为0.8m,断面形式一般为直线。

3、结束语

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现代都市建筑中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主流,高层建筑不但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了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以及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简要的探究,重点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之中,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既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力,又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又能加快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梁冰.关于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朱志鹏.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3]纪晓蓉.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