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

陶敏丽

陶敏丽(浙江省台州医院十九病区浙江台州317000)

【摘要】总结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定期管道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PICC置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98-01

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插入,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其操作具有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置管86例,出现各种并发症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86例病人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16~80岁,86例中PICC置管成功86例,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导管。

2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置管前操作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置管的重要性、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要点,并签字同意。请已做过穿刺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和心理畏惧,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穿刺前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测量置管长度。

2.2置管后的护理

2.2.1在穿刺处放置一块3×3cm大小的纱布,再加以透明敷贴,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一般情况下24小时更换,如出血多、污染、潮湿应立即更换,更换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2.2严密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肿胀,每日测量臂围并记录。

2.2.3每次输液前先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确认通畅后再输液,禁止用该注射器回抽,以免发生堵塞。输液完毕后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肝素稀释液5ml正压封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式冲管和封管。

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1导管堵塞主要原因是导管打折,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或是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本组有4例在化疗间歇期出现堵管。应及时查找原因,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按时冲洗的重要性,一般每周1-2次,并打印时间安排表。

3.2穿刺点渗血、水肿原因为穿刺针过粗、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过度活动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本组有1例发生。操作时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术后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嘱患者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发现渗血,立即更换敷贴并加压包扎。

3.3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是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表现为穿刺侧手臂沿静脉走行的疼痛或压痛或发红,可能出现发热、肿胀、触痛、条索状改变。本组有3例发生。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穿刺成功后,湿热敷穿刺静脉,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1]。发生后嘱患者抬高患肢,放松肢体,同时在穿刺点上方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天3次,每次15-30min。

3.4感染原因为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周围皮肤被感染等。本组病例未发生。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置管后24小时换药,以后定期按时换药。

3.5穿刺局部疼痛主要原因是患者血管条件差,经局部反复穿刺后置管成功,对血管和局部组织损伤后引起。本组有2例发生。预防的重点是穿刺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良好的配合,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必要时可外涂扶他林乳膏,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酌情应用安眠药。

3.6导管脱出主要是由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定不牢或是更换敷贴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本组无1例发生。因此要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以S形或弧形固定,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2]。穿刺侧肢体勿大幅度活动,防止滑脱。更换敷贴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摸,以免将导管拔出。

4总结

PICC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血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风险小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我们的健康宣教和细致的护理,有效地延长了管道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丽娟,王立,任少林等预防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

[2]丁小萍、夏彩莲、李江梅,等.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