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实施便秘的防治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实施便秘的防治护理

冯怡薛仕珍

冯怡薛仕珍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湖北442000)

作者简介:冯怡(1981.3-)女,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护师长,长期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薛仕珍(1969.12-)女,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防治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89-02

急性心肌梗塞又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起病后由于患者因病情需要需严格卧床休息,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弱;又由于心肌损伤,心功能不良,心排出量减少,往往伴有消化功能低下,有40%~72%[1]的患者可能出现便秘的危险。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最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而用力排便又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并发症[2]而住院期间一旦出现排便困难,造成便秘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用力排便后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衰严重时可引起心跳骤停等不良后果。因此,对AMI患者院内实施便秘的防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常规护理

①入院初护士即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②向病人讲解AMI的发病病因,机制和预后,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便秘的危害,使病人意识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急性期必须严格卧床休息,必须床上大小便,以及如何使用便器排便,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诱发心梗。③饮食指导:指导病人饮食要少量多餐,每餐不可过饱。指导患者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发生便秘的危险。

2指导患者养成晨起排便的良好习惯

由管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及定时排便的益处,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有效的做好配合工作。指导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每天清晨起床先静坐15~20分钟后深呼吸,屏住气用力做排便动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2]每天清晨督促患者及时排便,向患者讲解按时排便的益处,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怕弄脏床单而有意克制和忍耐便意的想法。

3腹部按摩

病人平卧位,双腿伸直。沿着脐下周均匀有力的按摩腹部,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种~15分钟。

4温水泡足

病人每晚睡前温水(39℃~42℃)泡脚10分钟~15分钟,水位没过脚踝。

5康复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周前三天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平稳,第四天床上主动运动。第二周床边室内轻微活动。第三周协助洗澡,上厕所大小便等。一方面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另一方面又能防止长期卧床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便秘。

6每日常规使用缓泻剂

入院常规口服酚肽片,每晚一次,也可给予乳果糖、麻仁丸等药物辅助排便。并且,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的排便情况,防止发生腹泻的危险。

7讨论[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时胸口剧烈的疼痛及害怕其生活能力受限,常表现为极度的恐惧、烦躁及焦虑。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4]。用力排便时可使腹内压猛增,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和氧耗,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进行健康知识及行为干预,可以让患者详细的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进展、治疗方案及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和消除紧张情绪,进而对便秘的预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继红,胡斌.早期活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75.

[2]何莲瑛,龚亚君.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5):129.

[3]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