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融合的理论探索

/ 2

基于混合式“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融合的理论探索

彭顺绪陈超杰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摘要】传统的大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与学分离,教学功能弱化,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亟需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基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分析了将两者进行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在理论上的操作路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混合式

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始于工业革命后,适应了机器化大生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标准化、流水式等特点,学校似工厂,课堂如车间,教师像工人,学生是产品。在这种模式下,强调教师主导,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以,不少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减少,教与学相分离,教学功能严重弱化,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所以,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必要而且迫切。本文将围绕国内流行的两种教学改革模式:“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通过对比分析,在理论上探索如何融合各自的优点,提出基于两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翻转课堂”简介“翻转课堂”又叫“颠倒课堂”,最初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的两位老师为了给缺课的同学补课,使用录屏软件将授课的PPT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上传网络,由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和讲解,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种方式将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方式进行了颠倒或者翻转,后来,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在世界各地开始推广[1]。2011年以后,“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国内高校追逐的实验对象,截止目前[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为预测值,故没有计算在内。预计2018年发文量会达到8000篇以上。],从中国知网主题检索“翻转课堂”总发文量达到16082篇,具体如图1所示,其发文量从2012年开始,平均每年可达2680篇左右。

图1国内“翻转课堂”发文量总体趋势分析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1.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了现代技术的优势,需要录制视频。可汗学院在整合传统视频录制方面,加入了互动元素,很好地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MOOCs(慕课)的兴起,“翻转课堂”中学习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可以说,“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互动性良好的优势[2]。

2.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传统课堂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中心,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翻转课堂”有助于打破这种束缚,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观看视频完全要由学生来掌握进度和难度,完全从自身角度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录制视频的技术等。在课堂上讨论时,教师的讲解也不如传统课堂的讲解,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吸收基础上的讲解,是进一步的讲解,服务于学生的讲解,让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一)“对分课堂”简介相比于“翻转课堂”这个舶来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完全是本土产物,这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2013年提出的。比“翻转课堂”兴起晚了整整7年,其在国内的影响力也不如“翻转课堂”(具体见图2,以发文量为例),截止2017年末,其发文总量为389篇,年均发文97篇。“对分课堂”主要是结合了讲授课堂和讨论课堂的优点,分配一半的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用,分配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用,并将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学生可以花费课后的时间自主学习,内化和吸收知识。讲授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交替进行,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3]。

图2“对分课堂”发文量总体趋势分析

(二)“对分课堂”的特点“对分课堂”模式将讲授和讨论结合了起来,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时只负责讲框架、重难点,不覆盖细节,也不向学生提问,并且讲授的内容可能横跨不同章节。教师讲授完一定内容后安排一定的时间(通常为一周)让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在讨论环节,会设置组内讨论、老师抽查、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等多种形式,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所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三个比较独立的过程: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很大的一个创新点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增加了内化吸收的过程,正因为有这个环节使得讲授和讨论的优势得以发挥。

三、“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融合通过以上分析,简单归纳一下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翻转课堂”是“课前传授+课堂内化”模式,体现的是先学后教。课前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堂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碰撞,深化认知。“对分课堂”是“课堂讲授+课外内化+课堂讨论”模式,体现的是先教后学。课堂上老师集中讲重点串讲多个内容,课后一段时间学生内化吸收所讲的内容,然后再到课堂上,利用生生、生师、组内、全班、自由发言等方式展开讨论,获得新的认知。表面上看,两种模式差异较大,实际上,两者融合有一定的基础。

从2016年开始,关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融合的研究开始兴起,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找发现,2016年出现了1篇,2017年出现了5篇,截止2018年7月,今年出现了6篇。从大家的研究来看,基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研究也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一)融合基础的分析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针对传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基础。首先,两者都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扭转课堂中的“教师中心”地位,让学生回归到教学的中心。其次,两者都强调“个性化学习”[4],无论是“翻转课堂”将课堂进行“颠倒”还是“对分课堂”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都是希望通过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者的融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外部环境互动交流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5]。从这个角度出发,两者都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课外给学习者留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内化吸收,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或讨论,这就使得后续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两者都注意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通过讲授、自学,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尽可能调动起学习者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是可以通过融合发挥出两者优势的。

(二)融合模式的选择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融合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整合,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视频化教学,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视频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在“对分课堂”中同样有“内化吸收”的自主学习过程,所以,可以考虑在老师讲授中先按照“对分课堂”的讲授要求进行讲解,然后在内化吸收阶段增加视频化学习过程,在视频内容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根据“翻转课堂”中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翻转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内化,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来实现的,而在“对分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内化。所以,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将讲授和讨论、做习题等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检验前期自主学习的效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由此,结合“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对学习过程的要求,本文提出了融合这两种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选择途径:

图3“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混合教学的途径一

在途径一(见图3)中,主体教学模式以“对分课堂”为主,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都完全按照“对分课堂”的操作进行。只是在第二阶段自主学习过程中融入了“翻转课堂”中的视频化学习,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通过网络视频等工具辅助自主学习,提高内化吸收的效率。

图4“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混合教学的途径二

在途径二(见图4)中,主体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主,沿用了“翻转课堂”的两个主体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由于是自主学习,所以在视频课程中要设置一定的学习要求,有意识地增加互动讨论的环节,比如组织学习社区,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强化讨论的作用。同时,在第二个环节课堂讲授中,也可以增加互动讨论,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梳理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两个教学实践模式,阐述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融合两者优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给出了两种可以选择的实践路径。本文的探索都是基于理论层面的考虑,能否在实践中取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46-51.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

[3]宁建花.融“翻转”“对分”于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66-71.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5]VYGOTSKYLS.MindinSociety: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es[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8.

【作者简介】彭顺绪,1984年出生,男,重庆合川人,硕士,梧州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陈超杰,1982年出生,男,广西梧州人,博士,梧州学院机化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理学。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号:2018JGA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