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思考

毛烨峰汤逢展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浙江杭州310013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基础建设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础建设的大量增加,这也出现了人和自然的不协调问题,地质灾害多次出现。基础建设快速增加,这也使得其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特别是在一些山区以及水电站大坝等地方,在地质灾害治理之中,像边坡稳定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对沿线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很大威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我们必须给予更多关注。本文笔者重点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我国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实例来寻找滑坡治理对策,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有好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能,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基本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1)分类:滑坡的分类有多种类型,主要按滑坡体的体积可划分为: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特大型滑坡。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划分:蠕动型滑坡;慢速滑坡;中速滑坡;高速滑坡。还可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滑坡体的厚度划分、形成的年代划分、力学条件划分、物质组成划分及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2)危害:滑坡对山区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房屋、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3)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条件。地层岩性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物质因素。降水对地质灾害形成起到催化作用。人类活动改变了降水坡面径流流速,增加了降水入渗,这对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坡体受到震动影响时,使斜坡变形加剧,对坡体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2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抗滑桩施工技术

在此次滑坡治理工程当中,采用了抗滑桩作为支挡方式,实际施工中,抗滑桩可分为两段、三阶段施工,选桩类型分别为2700mm×4500mm型和2800mm×4800mm;施工过程采用三序施工法,即在抗滑桩开挖的过程中,桩间跳隔2个桩位,由此重复进行。受到施工场地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拟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在岩石强风化层一类的施工环境当中,则优先采用启动凿岩机与人工开凿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对于强度较大的基岩层,选用了小型爆破开挖的方式。在进行抗滑桩桩基开挖时,要尽量采用人工凿石的方式,即便在一些基岩强度较大的部分采用机械凿石,也只能控制孔挖深度到设计深度的最后0.5m以上,此后继续进行人工凿石,直至到设计深度。在采用松动爆破手法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爆破点的选择,避免桩底部位产生裂隙。

2.2锚索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锚索材料的正确选用,以强度高、易安装、易加工的材料为首选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地下水段,针对这一施工特点,还要有效保证锚索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进一步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锚索施工技术当中的重要施工环节上就是注浆施工,在这一过程中,总结两点施工要点,其一,要有效保证注浆原材料在加工与搅拌过程中,混合均匀;其二,在注浆过程中,要时刻保证管道的畅通,确保内浆液的完全填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浆液溢出的现象,当溢出量过多时,要立即停止注浆操作;当填充不充分时,要及时进行浆液填补操作。

2.3修整检验

在相应排水系统建设完成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几面修整施工操作,修整完成之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土石方回填施工,施工时,要注意边填边压实,才能更好的达到施工标准。

3对滑坡治理处理对策

3.1加固未发生边坡问题地段

在地质灾害施工之中,如果边坡出现了问题,首先应该对未发生边坡问题的地段进行及时加固,防止该坡段出现边坡问题。没有发生边坡问题,但是其地质有松动现象,而且无法保证该边坡不塌,这就要放弃对该边坡维护;对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边坡问题的地段,要极力维护,对其进行加固,防止边坡问题发生。

3.2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

(1)排除地表水: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外围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用以拦截普遍引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2)排除地下水: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钻孔、垂直钻孔、盲洞、渗管、渗井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相结合等工程设施。(3)防止水对坡脚的冲刷:由于斜坡的前缘受到河流冲刷而诱发滑坡的情况,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应努力防止水对坡脚前缘的冲刷、淘蚀。

3.3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

(1)改变滑坡外形:在滑坡体上部减重或脚部加填的办法,使滑坡的外形得以改变,可以使滑坡的稳定性得到根本的改善。工程实例:河北省徐水县义联庄乡周庄村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将滑体中上部陡坎削坡,降低其坡度,削方后坡度应在30°左右。削坡后的土体反压于坡脚。(2)增加滑坡的抗滑力:由于失支撑而引起的滑坡,或滑床陡、滑动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坡迅速恢复稳定。支撑建筑物的种类很多,有抗滑垛、抗滑墙、抗滑桩、锚固等。①抗滑片石垛:是一种用垒砌石块的方法来阻止滑坡体下滑、达到稳定滑坡目的的工程措施。适用于中小型滑坡。②抗滑挡墙:是一种阻挡滑坡体滑动的工程措施,适用于治理因河流冲刷或因人为切割支撑部分而产生的中、小型滑坡,但不适宜治理滑床比较松软、滑面容易向下或向上发展的滑坡。抗滑挡墙,一般多设置于滑坡的前缘,基础埋入完整稳定的岩层或土层的一定深度。挡墙背后应设置顺墙的渗沟以排除墙后的地下水,同时在墙上还应设置泄水孔,以防止墙后积水泡软基础。

3.4提高设计人员和勘查人员专业技能

设计人员和勘查人员专业知识必须能够满足现实需求,对影响边坡稳定因素进行严格分析,工作很复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勘察人员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勘测设计中,要加强对勘查的重视。再就是设计人员和勘查人员要时常进行交流,要有全局观念。要事先考虑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措施,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同时,要对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出现问题。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多元,经济实力快速增加,对经济发展之中出现的人和自然不协调问题也有了高度重视。随着对地质灾害治理关注度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和技术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地质灾害之中,边坡稳定如果出现问题,不仅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多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生命安全产生很大威胁。为了更好的使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城市建设要跟上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曾涛.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7).

作者简介:毛烨峰,男,汉族,工程师,1985年5月,现在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