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设计分析

吴静

湖北禹宏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经济进步带动了农田水利渠道的进展加速,当下水利渠道的建设范围正逐渐增加。为了保证水利渠道施工效果的与时俱进,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充分提高施工设计水平,从而实现理想的水利渠道运转目的。论文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设计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与养护水平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设计

1前言

农田水利渠道作为水利工程的基础设备设施,对当代社会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是推动农业经济进步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水利渠道施工设计技术的发展与建设,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的累计,促进水利渠道施工技术达到领先水平。

2概述

农业自始至终都是其它行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不仅可以增强综合国力,而且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事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农业工作者开始考虑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上。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农田建设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关键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尤其是水利渠道的设计。渠道设计得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灌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有利于促进排涝与防洪工作的开展。总的来说,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今后农业建设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设计探讨

3.1实施渠道放样。在水利渠道工程的土方工程开工之前的首要工作就是放样。放样工作就是通过利用衡量经纬仪的设备确定出水利渠道和中心桩的位置。在水渠弯道的位置每间隔50cm安置一个中心庄,在水渠直线位置每间隔50m安置一个中心桩,以钢尺作为衡量工具以将误差降至最小,误差控制在0.1%以下。在进行角度衡量的过程中将误差控制在30%以内。然后通过中心桩连成的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作为参照找出渠道脚线和渠道线,共4条控制线。

3.2回填土捣实。在进行捣实之前首先需要将渠道底部可能存在的垃圾、废弃物、暗管、树根、碎石和淤泥等影响捣实工作的杂物彻底清理干净,确保振捣效果。渠道整体呈现一种梯形形状,捣实的厚度根据渠道的具体情况确定,捣实的位置是从渠道底部底角到上部,水平方向的间距控制在1.5m左右,到达渠道堤壩顶部时捣实厚度需要达到1.0m左右。

回填土捣实的施工方法是用分层式回填捣实的施工手段,每层土的厚度要求不超过30cm。对回填土的要求也要重视,土的铺设要平整,铺土的颗粒要求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由于渠道的土质一般都是粉细砂、沙壤土。因此,在施工前一定要对需要捣实的土壤实施含水量检验,只有含水量合格时才可以实施。如果检验出土中含水量不合格,就要对土进行除湿或加水处理。土壤干燥,就要用洒水等手段增强土壤中的含水量。土壤湿润,就要用换土或者排水的手段降低土壤中的含水量,保证土壤达到标准要求。

3.3修复渠道。由于天气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的影响,捣实完成后的渠道坡的位置可能发生渠道飞尘、斜坡位移或角度变化甚至破坏。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一天左右,施工人员需要对渠道进行修复完善。在进行渠道整治的过程中还要对渠道坡表面的平滑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3.4土料防渗技术

土料防渗技术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其缺点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耐久性不够好,防渗层容易发生破坏,防渗性能不能持久。但是,土料防渗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依然被广泛应用。其施工工艺为先将土料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在粉碎处理的同时对土料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因杂质的存在影响防渗效果;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的配合比及含水率进行严格控制,混合土料要按照先干后湿的顺序进行搅拌;在进行铺筑时要分层进行,铺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养护。

3.5砌石防渗技术

砌石防渗技术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石头,具有造价低廉、取材方便的特点,施工操作也不复杂。相对于土料防渗技术,其还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耐磨性、抗冲刷能力。再者,砌石防渗技术还能增加水利渠道的稳固性。在渠道中水流过大或流速较快时渠道不易发生破坏。目前,砌石防渗技术在水利渠道中进行应用时一般直接将砌石砌筑在渠道的基础上,有些工程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便在砌石下面加铺混凝土垫层。

3.6沥青防渗施工技术

在水利渠道中使用沥青防渗技术来提高水利渠道的抗渗性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沥青防渗技术具有耐久性强、抗腐蚀性好、防渗效果好、应变能力强等优点,其施工过程操作也比较简单。其中,沥青混凝土衬砌使用最为广泛。沥青混凝土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但不会造成破坏,增强了防渗效果,提高了工程质量。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之前,要先进行试铺筑。通过试铺筑了解和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工艺要求,在施工温度、配合比、碾压遍数及铺设厚度等技术上做到心中有数。依照设计方案进行顺序施工,对各个施工环节要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

4提高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与养护水平的主要策略

4.1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改革传统的水利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管理方式更加合理化、标准化。因此,在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各个环节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合理的规范制度,并以此管理制度规范为标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日常的管理以及维修养护工作,加大检查与考核力度,保障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安全运行的有效性。另外,融入信息化元素,促进工程的科技化建设,从而使我国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更加便利、快捷,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工作。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时改变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管理方式,使水利渠道工程的管理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

4.2加强日常渠道检查、维修和养护工作

加强对渠道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各种违规问题。还要对渠道进行定期整治,经常抽查保养工作的效果,确保渠道能够运行在正常工作状态。在检查时,应重点检查渠道使用状况、通畅状态、灌溉面积、灌水流量等关键指标,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依托规章制度、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等要素,打造效果良好的长效管理制度,并将其固化为长期制度严格遵守,使制度成为每名维管人员所共同尊重的准则。

4.3确保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养护资金充足

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水利建设、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通过灌溉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溉末级渠系改造等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对破损十分严重影响行水安全的渠道进行改造建设。在建设中,要充分吸取经验,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大力推广板膜复合结构,积极采用土工织物新材料,提高灌溉渠道的防渗和抗冻胀能力、在施工中,可以采用滑模推移办法,将原来的梯形断面变为弧角梯形、弧底梯形等,既可以节约工程量和投资,而且还能增加渠道过流量。要严格实行施工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和落实项目法人制,确保改造工程建设质量。

5结束语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农田水利渠道施工设计技术将不断升级、革新,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时俱进,才能将水利渠道设计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最为理想的水利渠道运行效果,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霍加权.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88-89.

[2]尹利海.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11):85-85.

[3]刘海淘.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根源[J].河北水利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