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大学学生网络伦理态度及行为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中国台湾大学学生网络伦理态度及行为之研究

方楚谭玮炜张文利宋启平范明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东莞市523808

摘要:近年来信息教育普及,计算机以竟俨然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随着时代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的盛行及普及化,计算机网络的犯案确曾出不穷,青少年们视网络唯一个畅所欲言的天堂,网络同时也成为一个言语攻击或盗版软件下载但却不用负责的简单工具,本论文便是针对北区四所大学学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发出问卷,共发出了220份,回收了186份,期望能由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北区大学生对于网络伦理的态度及实际网络伦理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若以性别、血型、星座、人格特质及学校来当成研究的主要变项的话,性别和学校是对网络伦理态度和网络伦理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伦理、网络态度、网络行为

前言

本研究主要是调查北区大学学生在网络匿名言论、网络隐私权及网络著作权这三方面的网络伦理现况,希望藉由郭芳瑜研究生所编之「师院生网络信息使用现况调查问卷」来加以套用在北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上,希望藉由这份问卷进而了解目前北区大学生在网络伦理(网络匿名言论、网络隐私权及网络著作权)的态度及行为,并探究其态度与行为间的关系为何,而本研究所欲探讨的个人变项包含性别、血型、星座、个人人格特质及学生所就读的学校。本研究的架构可藉由下图来呈现。

1.研究假设

本研究系自利用北区四所大学学生(实践大学、辅仁大学、中央大学及师范大学)之不同的个人变项(性别、血型、星座、人格特质及学校),来探讨各个变项是否对网络伦理态度和网络使用行为有所差异。另外也探讨网络伦理态度和网络使用行为之间是否相关,并做了如下的假设:

H1:大学生个人的特质对网络伦理态度无显著差异

H1a:不同性别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态度无显著差异

H1b:不同血型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态度无显著差异

H1c:不同星座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态度无显著差异

H1d:不同人格特质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态度无显著差异

H1e:不同学校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态度无显著差异

H2:大学生个人的特质对网络伦理行为无显著差异

H2a:不同性别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行为无显著差异

H2b:不同血型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行为无显著差异

H2c:不同星座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行为无显著差异

H2d:不同人格特质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行为无显著差异

H2e:不同学校之大学学生对网络伦理行为无显著差异

不同性别北区大学生在网络伦理行为的多变项变异数分析摘要表

备注:X表示平均数,*表示P<0.05,**表示P<0.01

血型对网络伦理态度的平均数及标准偏差

星座对网络伦理行为的平均数及标准偏差

2.不同学校之北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态度及行为探讨

反之,下表可看出将不同学校之北区大学生做网络伦理态度的单因子多变项变异数分析,由数据显示可发现F值为3.955,而P值为0.009,显著水平,因此拒绝研究假设H2e的假设,也就是表示不同学校之北区大学生在网络伦理之网络匿名性言论、网络隐私权及网络著作权态度上是有差异的;再看不同学校学生平均数的差异,在网络匿名性言论行为上师大和实践的平均得分明显较其他两学校低,显示师大和实践的学生对于网络匿名性发表言论的行为较少发生,这样的结论有可能是因为师大和实践的抽样样本女性多余男性的缘故。而在网络隐私行为上,由下表也可知实践和师大的平均分数较低,显示实践和师大的学生较注重网络的隐私行为,也较不会在网络上从事公布他人隐私这样的举动。至于最后一项网络著作权行为,由下表可之四学校的平均数相差不多,而实际的P值也未达到显著,可见这四所学校对于网络的著作权行为并无差异。

3.结论

学校是会影响一个人的网络伦理态度及其行为的,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师大及实践大学的学生之网络态度及行为都较符合伦理,这样的结论或许可以和第一点结论相互呼应,因为在受访的过程中,师大和实践大学的受访学生大多为女性,这也可以说明为何师大和实践的学生较具网络伦理了。

参考文献

[1]郭芳瑜,民89年,师范院校学生之网络态度及行为之研究,台南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2]方武祥,民84年,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对计算机不道德观念之研究,大叶大学资管所硕士论文。

[3]莫广远,民86年,网络伦理认知类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4]庄道明,民86年,我国学术信息网络使用及信息伦理教育之研究。

[5]吴建兴,民88年,网络伦理学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