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贸生态足迹的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分析

/ 2

基于外贸生态足迹的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分析

陈光春陈玉霞潘忠文

■陈光春陈玉霞潘忠文桂林理工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外贸的发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广西农产品出口主要采取的是外延式粗放型、以数量换取外汇的发展方式,出口主体规模较小、效率低、经营分散,不利于出口农产品形成良好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合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竞争严重加剧。因此,研究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外贸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外贸足迹模型(ForeignTradeFootprint)是指在国际贸易的各类进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生态足迹,具体包括进口外贸足迹和出口外贸足迹。外贸足迹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划分进出口商品项目。人们进出口的各商品大体可以分为生物资源型帐户和能源型帐户两类,具体则依照6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筛选、归类、统计。本文研究的领域是农产品外贸,因此只涉及到资源型账户。外贸足迹中生物资源型帐户主要包括耕地、牧草地、林地和水域四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加工制品。这些加工制品的生态足迹等于它们的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具体细分后,耕地类商品包括谷物等粮食、豆类、蔬菜、水果、食糖、棉花、油料作物以及用作饲料的草料等;牧草地类商品包括肉类、皮毛制品等;林地类商品包括锯材、原木等;水域类商品包括水产品等。

2.统计并计算生物资源型账户。先要统计各主要进出口商品量,并依据(1)进行归类,然后对生物资源型账户分类处理。生物资源型账户的计算公式为:EFexj=rj∑(qi/yi),式中:i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的外贸商品项目;j=1,2,3,4,为该地区出口贸易所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EFexj表示该地区第j类出口贸易所占用的生态足迹;qi为第i种商品的出口量;yi为第i种商品的世界平均产量,数据来自参考文献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3)对世界平均生物产量进行生态足迹的折算;rj为第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各类进口贸易生态足迹(EFimj)可以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

3.计算外贸生态盈余或外贸生态赤字,计算公式为进口贸易足迹减去出口贸易足迹,其差额为外贸生态盈余或贸易生态赤字。外贸值足迹(ForeignTradeValueFootprint),是指单位外贸值所依存的外贸足迹,即单位进出口值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进口外贸值足迹和出口外贸值足迹,出口外贸值足迹公式构建如下:efvexi=efexi/vi,式中:i为外贸出口商品的类型;efvexi为i种外贸商品的出口外贸值足迹;efexi为i种出口外贸商品的生态足迹;vi为i种出口外贸商品的外贸值。各类进口外贸易值足迹(efvimj)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理论意义:出口外贸值足迹越小,经济生态综合效益越高,从保护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角度来考虑其越适宜于出口,越有利于区域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出口外贸值足迹越大,经济生态效益越低,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对于进口外贸值足迹,则与出口外贸值足迹相反。

二、广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分析

(一)农产品出口生态足迹分析

广西2001~2009年农产品出口贸易输出的各类型生态足迹如图1所示:

图12001~2009年广西农产品出口贸易输出的各类型生态足迹

2004~2006年水域面积保持不变,自2007年开始了攀升,水海产品出口增加。林地面积在2006、2007两年较前一年同比回落,原因是水果出口下降,其余年份保持增加态势。耕地面积在2007年同比稍有下降,原因是猪肉、大豆、茶叶、食用植物油、食糖的出口量降低,其余年份耕地面积均为增长趋势。2007年主要靠水海产品的出口带动农产品出口外贸足迹的增加;2008年水海产品出口继续增多,同时与2007年相比猪肉、蔬菜、水果出口的增加成为拉动耕地面积攀升的因素;2009年除耕地面积减少外,林地、水域面积都有所增加。

(二)农产品进口生态足迹分析

广西2001~2009年农产品进口贸易输入的各类型生态足迹如图2所示。

图22001~2009年广西农产品进口贸易输入的各类型生态足迹

2001~2008年间水域面积不被显示,水海产品基本没有出口。林地面积在2004、2008两年较前一年均同比下降,这是因为2004年水果进口和2008年原木进口均同比回落,其余年份林地面积保持增长态势。耕地面积是广西农产品进口外贸足迹的主体,这是因为大豆为广西主要的进口农产品,且其在进口中占有绝对比例。

(三)2009年的农产口出口的外贸值生态足迹分析

根据外贸值足迹模型公式efvexi=efexi/vi计算广西2009年出口农产品的出口外贸值足迹,计算结果如表1:

广西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中,水果、蔬菜、药材、水海产品是出口之最,但前三者的出口外贸值足迹相对较小,说明这三者的出口符合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其出口有利于广西农产品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但蘑菇罐头相对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小,出口外贸值足迹最大,其大量出口不利于广西农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相对缩小其出口比例。而茶叶、猪肉、食用油籽等经济生态综合效益较大,出口外贸值足迹较小,应扩大出口。

三、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表12009年广西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外贸值足迹单位:hm2/万美元

第一,转变农产品贸易增长方式。广西农产品对外贸易现在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不利于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外贸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主要依靠数量、规模和速度来提高外贸效益的农产品外贸发展模式转向主要依靠品质、产出率和效益的模式。因此,广西必须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以扩大农产品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同时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具体可以从使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高度组织化和引进和创新技术两方面实现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第二,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程度。广西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低,主要出口的是初级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程度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身产业的集聚,在竞争中为保持发展,不断地吸收和采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促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提高。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强制性形成区域产业结构,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促使产业的发展。具体着手以下几方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立生态农业基地;鼓励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加快技术创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旅游业,增加林业和其它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品牌竞争意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第三,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从进出结构口规范方面考虑。进口方面:引导消耗广西短缺农业资源的农产品进口;引导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进口;引导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农产品进口或直接引进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实现农产品技术“引进来,走出去”的目标;引导在广西外贸值足迹相对较大,在地区外外贸值足迹相对又较小的农产品进口;强调农业行业自律,协调统一进口农产品的价格,避免无序竞争和对地区内农产品产生冲击;鼓励农产品进口带动出口。出口方面:进一步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高新技术农产品的出口比重;扶持一批重点农产品,培育有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并可发展其加工衍生品;结合广西农产品优势,参照外贸值足迹模型优化农产品出口顺序。

第四,充分发挥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外贸。扩大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经贸关系是广西发挥区位优势的重点。一方面,继续扩大发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商贸业务。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加对东盟的农业投资,实现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国际化。广西与东盟发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既具有区域优势,又具有技术优势。在短期内,利用好东盟农产品市场是广西发展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扩大国际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并积累海外发展的经验。在对东盟农业投资方面,以越、老、柬、缅为重点,积极将医药、林化等优势产业推进到东盟。

第五,加强环境保护,防止农业土地生态恶化。广西相关的环保部门和质量认证部门应对农产品外贸的环保标准及环保法规做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同时要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对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予以支持和鼓励,使其得到实惠,减低守法成本,鼓励企业开发环保节能、符合自由贸易区标准的绿色农产品。政府还应大力组织人员进行环保科技研究,制定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的环保标准。通过在广西逐步实行清洁生产、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等,防止广西农业土地的生态恶化。▲

参考文献:

[1]陈六君,毛谭等.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生态制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53-57.

[2]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58-63.

[3]张志强,徐中民等.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0,56(5):599-610.

[4]徐长春,熊黑钢,等.新疆近十年生态足迹及其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4,21(2):181-185.

[5]MonfredaC,WackernagelM.EstablishingnationalnaturalcapitalaccountsbasedondetailedEcologicalFootprintandbiologicalcapacityassessments.LandUsePolicy,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