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谢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谢赛

谢赛

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观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20例健康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320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非溶血样本以及溶血样本的多项指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与非溶血样本比较,溶血样本的TBIL、DBIL、TP、ALB、ALT、LDH、AST、CK、GLU以及K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可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验,尽可能避免样本发生溶血。

关键词: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影响;观察

生化检验指的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的检验方式对于人体血液进行检查,从而判断出机体的健康状况,有利于疾病的诊断。生化检验所包含的项目较多,比如空腹血糖、肝功能(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尿酸、肌酸肌酶、血清水平、肾功能等。生化检验可以尽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在生化检验中,存在溶血现象,对于生化检验工作造成了困扰,影响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溶血现象指的是血液标本受低温冷冻、剧烈振荡、低渗溶液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血液样本中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细胞内物质进入的一种情况。在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难以避免,但是为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应采取一定措施预防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本文特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检验科的320例健康检查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检验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20例健康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320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分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溶血样本和非溶血样本的多项指标。本研究征求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本次研究。320例血液样本均来自于健康体检人群,样本中不存在肉眼可见黄疸、溶血以及脂血等情况。320例血液样本中,有161例血液样本来自于男性,有159例血液样本来自于女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血、运送、振荡、检验等过程均由我院的6名检验科资深护士完成。采血前,320例健康体检人群确认在24h之内未进食高脂类饮食,取健康体检人群的清晨康复静脉血,将所取血液装在两支型号、产家等一致的肝素抗凝管中,其中一支进行正常的检验,另外一只剧烈振荡后使样本发生溶血。采取罗氏9180电解质分析仪以及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检验时,首先将血液样本离心五分钟,具体为3000r/min,实施检测。

1.3观察指标

分析溶血样本以及非溶血样本的深化检验结果的差异,主要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葡萄糖以及钾。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主要为计量资料,数据资料采取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代表计量资料,若组间比值P<0.05,可判定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非溶血样本的总胆红素为(11.31±3.32)mmol/L,直接胆红素为(2.46±2.14)mmol/L,乳酸脱氢酶为(234.93±78.42)U/L,谷草转氨酶为(23.46±9.15)U/L,清蛋白为(39.92±5.41)g/L,总蛋白为(65.72±6.92)g/L,葡萄糖为(4.42±1.12)mmol/L,谷丙转氨酶为(23.58±1.93)U/L,肌酸激酶为(32.46±6.22)U/L,钾为(4.52±0.92)mmol/L。

溶血样本的总胆红素为(29.22±5.32)mmol/L,直接胆红素为(12.32±4.31)mmol/L,乳酸脱氢酶为(176.24±32.12)U/L,谷草转氨酶为(48.72±11.73)U/L,清蛋白为(46.82±8.97)g/L,总蛋白为(76.48±10.68)g/L,葡萄糖为(3.42±0.93)mmol/L,谷丙转氨酶为(38.57±0.80)U/L,肌酸激酶为(43.66±5.31)U/L,钾为(3.92±0.63)mmol/L。

经统计学比较,两组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葡萄糖以及钾的含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生化检验能够为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要做好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保证生化检验质量。但是大量数据表明,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样本易受低温冷冻、剧烈振荡、低渗溶液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溶血现象,改变了血液标本中的部分指标,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溶血现象不仅会使检验结果发生差异,同时还会增加检验的难度,可直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非溶血样本与溶血样本比较发现,两组检测结果中,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葡萄糖以及钾的含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研究发现,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主要为内在和外在因素,比如标本数量较少、样本溶血、样本放置时间等,其中,样本溶血的影响最为常见。对于接受生化检验的人群而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液样本发生溶血,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于预防措施,临床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比如: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采血,采血前24h机体不的进食高脂食物,采血时保证适宜的血量,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2]。在血液注入试管中,避免注入过快,不得剧烈摇晃试管。展开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告知其采集、储存以及运送血液标本的重要性,从根源避免影响因素,尽可能保证标本结果的准确性[3]。

溶血现象可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因此,为保证深化检验准确性,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采血和检验,尽可能避免样本发生溶血。

参考文献:

[1]陆国伟,冼丽敏,彭俊云.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5):592-593.

[2]瞿巍.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07):153-154.

[3]吴迪.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