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欣赏与创新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谈诗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欣赏与创新运用

刘宗仁

邳州市邳城镇泇北小学江苏徐州221000

阅读教学是师生一道跟语言文字打交道的活动,借助这一读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与表达能力;同时,也通过文本所描写或叙述的人、事、景、理等内容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培养健全的人格。而诗歌作为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肩负着语言发展与审美教育的重任。

一、通过有质量的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与激情诵读的能力

朗读,要与想象相结合。以读促想,以想助读,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这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关的物象或场景,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读书效果;那种只见文字而不见景物与场景的朗读,是停留于肤浅层面的阅读活动,没有体现出一定的深入性与深刻性。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自然段以“特写镜头”的方式,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东海瑰丽的日出、高原灿烂的星空、北方壮观的雪景,南方盎然的春色,就仿佛呈现在他们头脑中。这种由文字读出场景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想象。当然,这种想象是跟学生的生活阅历相联系的。学生会调动自己的阅历与知识积累,根据所读到的文字进行再创造,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个性化的场景。

朗读,要与概括相结合。概括能力是语文课程应该着力培养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能力。概括,是理解语言文字的一个方法或手段;不会概括,阅读就是“食而不知其味”,领会不到句子、语段或文本的主要意思,认识停留于模糊层面。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而已。所以,朗读要与概括相结合。诗歌阅读教学亦然。比如,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第1节,学生知道诗歌写了哪些景物还不行,还要能够用“东海日出”、“群星闪烁”、“北国雪景”等简洁的词组来概括。朗读完整首诗歌之后,还要指导学生思考并概括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赞美伟大祖国的。

朗读,要与传情相结合。诗歌的语言大多是优美、生动、凝练、含蓄的,而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热烈奔放。《我们爱你啊,中国》在感情抒发上属于后一种类型。教学此诗,首先要在朗读上下功夫,不管是自由朗读,还是诊断性、展示性朗读,不管是男女生分读,还是学生齐读,都要注重情感的抒发。因为作者写诗是将情感蕴藏于缄默的文字之中,而只有通过有声的朗读才能将情传达出来,以感染读者自己和听者。简言之,以声传情是朗读的第一要务和第一目的。读得入情、动情,方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范读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二、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理解与欣赏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到四个方面: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品质,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华,是文学园地中最艳丽的奇葩。教学诗歌就是引领学生徜徉美的天地,通过解读优美的语言文字,通过想象语言文字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来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促讲、以美怡情的教学目标。

比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要在引导学生感知、感悟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如第一节诗表面上看是用“特写镜头”的方式写景,然而仅仅是在写景吗?肯定不是。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去作深入的思考与交流。当然,要想真正理解这节诗的内容还涉及到“时差”等问题。作者是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差之大,通过时差之大说明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了时差这一常识作铺垫,学生才能透彻地理解诗句。同样,对于诗句中出现的“战国编钟”与“改革开放”等词语,学生都存在着陌生感,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及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含义,教师务必通过资料的补充与拓展来促进学生的感知。比如关于“战国编钟”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来展示编钟的图片,让学生走近编钟,了解编钟,进而领略祖国悠久的历史;关于改革开放,可以向学生介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告诉学生是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宏伟构思,让祖国人民摆脱闻贫困,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三、通过对文本表达形式的拓展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运用语言的能力

诗歌,融内容美与形式之美于一体;诵读诗歌能够激起人的情感波澜,让人产生一种崇敬、向往、热爱等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启迪。这是诗歌教学要达成的“人文性”教学目标;而诗歌结构的浑然一体、遣词造句的清新活泼、句式的整散结合等美点,又能激发读者的表达欲望。其实,语文学习的目的一是理解与吸收,二是表达与运用。诗歌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诗歌在写作上的特点来创造性地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课后第4题“仿照这首诗第2至6节写一到两节”,此练习的设置体现了“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完成此项练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领会第2至6节在内容与表达上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仿写。如学生仿照第2节写出了“我们爱你——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大草原的一碧千里,东岳泰山的雄伟气魄,西岳华山的巍峨险峻。”“我们爱你——银杏树的硕果累累,水杉树的高大挺拔,邳城艾山的风光旖旎,九龙湖水的碧波荡漾。”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体现出了一定的借鉴与创新能力。同样,对于整首诗歌在结构上“总→分→总”的写作思路,也可以指导学生创作一首赞美母亲或老师的诗歌并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和首尾呼应的写法,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优秀的诗歌乃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作者艺术化地调遣语言,使之成为美的载体。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诗歌堪称经典,教师要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目标,通过诵读、理解与欣赏,引领学生体验到诗歌带来的情趣、理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