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发挥提高课堂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借“图”发挥提高课堂效益

徐卉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266600)

【摘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知识要从心理上来接受,变被动为主动,而且主观上乐意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语文课本上,如果都是纯文字的东西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去想像。因此,适合内容的插图可以充分激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让学生通过插图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在课文的内涵里及知识的海洋里,让学生借“图”更加充分的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效益,为提高语文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插图、激趣、效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插图,而文章中的五颜六色的插图又都是经过精心设定的。一幅好的插图,往往是文章最精华部分的体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插图,就能在不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若抓住插图的特色,善于借“图”发挥,那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借“图”激趣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兴致高,心理想做的时候。”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之后,又往往容易引起对学习上疑难问题的探索。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艺术充分为学生激趣,也就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利用文章中的插图,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更能激发情趣。例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自己的想像,描绘大海边的景象,再引导学生看插图,对于海滩上有又松又软的沙子,还有各种的贝壳,许多小朋友正在海滩上玩耍等内容进行讲述。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想不想到大海边去玩?学生当然说想。紧接着教师趋势说,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儿去海边玩,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本节所学内容上来,并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由爸妈带领到海岸旅游,亲临大海实际观察海水的情景,增加实感。又如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一文,可以先提问一下小朋友们认识小蝌蚪吗?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呀?通过这样的开场,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把注意力充分引到学习本课的内容上来。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图中两个小朋友拿着一根细枝蹲在池塘边拨弄一只小蝌蚪,他们为什么要拨弄这只小蝌蚪?这只小蝌蚪与其它的蝌蚪游的方向相同吗?它为什么不愿意和其它的蝌蚪在一起?这一系列疑问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好奇心趋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对于学好课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些插图可在学生未触及课文内容之前,鼓励学生根据课题尝试着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答案不尽求相同,但要注意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例如《儿童铁路》一文,在上新课前,首先激发学生想象力,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儿童铁路”那建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一条铁路?学生的劲头来了,你一言,我一语,把“儿童铁路”说成各种各样,惟妙惟肖,再看课文插图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儿童铁路又是怎样的一条铁路?在这条儿童铁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就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这正是借“图”激趣的结果。

二、借“图”抓重点,悟中心

插图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图中所点明的内容也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如古诗《画》,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挂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学生自然会说这是一幅画,从而引出课题,再让学生观察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站在远处看,这画中的山有颜色吗?再请位同学走到画前听一听画中的流水有声音吗?春天过去了,画中的花是否还在?有没有凋谢?人来了,树上的鸟儿会因为害怕而飞走吗?从而一步步引出正文内容,这样图文结合,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诗的意思。又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从插图便可以看出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险、秀”,桂林的水又是那样的“静、清、绿”。学生从画中不仅能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更能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灵秀之气,犹如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

三、借“图”创新

在文章中,有些内容只是寥寥几笔,没有详写。那么,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仿照详写部分及插图,为略写部分设计一幅简笔插图,并把它写下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黄山奇石〉最后一个自然段,只简单地讲了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借此,可以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与插图,想象“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各是什么样的。设计一幅简笔插图,并把它写下来。同学们都能设计出各自想象的图画,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生动。教师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有许多内容都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根据想象创出更多新的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如要能够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充分利用插图的特殊性,借“图”发挥,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