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分析在规划与建筑方面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生态分析在规划与建筑方面的应用

张宁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对生态设计基本理念具有全面与科学的把握,遵循基本的理念与原则,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本文探讨了生态分析在规划与建筑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分析;规划;建筑设计

引言

生态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生态型城市建筑的规划作为现代化新型的城市规划模式,是集生态与文化发展为一体的城市发展产物。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需要,也适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创建的需要。

1从城市发展看生态现状

不可否认,我国城市发展近年来在国家以及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重大进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效果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我国城市建筑中消耗的能源逐年增加且增幅不断提升,而且建筑规划越来越不合理,忽视了应有的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牺牲了自然的原本状态来满足经济发展,过分的追求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利益,导致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徒弟荒漠化、全球变暖、物种濒临灭绝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由此可见,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建设,搞好城市规划,为城市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2生态技术与建筑相融合

2.1建筑与生态技术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建筑模式不能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缺点,将生态技术应用到建筑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筑中使用生态材料是推动建筑生态化的动力和物质基础。生态建材是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其产生和存在具有以下意义:(1)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2)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3)与环境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生态建材性能优良,是建设生态建筑的必需品。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生态建材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生态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对生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生态建材与废物回收利用之间的关系

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能够实现资源良胜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土地的浪费和破坏,随着土地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能源蕴藏量的不断减少,将废物进行回收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将废弃物掺杂进建筑材料中,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用煤炭的副产品煤矸石生产的砌块制品不但轻便而且具备更好的耐久性。另外,在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与当地环境资源相结合,实现对当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生态建材与节能技术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资源蕴藏量的不断减少,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节能应用到建筑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降低维护和承重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能耗;为了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改善维护和承重结构的物理性能。一系列针对利用太阳能的生态材料被研制出来,这种材料突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是集多种生态节能材料和构造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利用建筑物的墙和窗子进行集热,将建筑本身作为蓄热体,利用自然循环来调节建筑内部的温湿度,从而减少了人工采暖和通风的耗能,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太阳能光电材料和发电技术正在研发中,利用高效洁净的太阳能资源建造生态建筑,实现建筑内部能源自给自足指日可待。

3生态分析与城市规划

3.1工业用地的布置

城市中的工业布置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风向、风速、季节以及地形都需要被考虑在内,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应该分散在不同的地段,为了减少污染范围,降低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应该设置必要的防护带。城市水源事关一个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必须做好切实的保护,绝对不能在城市水源的上游排放污物及工业废水,同时为了节约用水,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还可以根据水质的不同,将工厂串联起来。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渣,在进行工业用地的布置时,应该分析废渣的成分,实现综合利用,尽量避免工业废渣对城市用地和水源造成污染,工业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噪音,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将噪声过大的工业项目布置到远离居民居住区的地方,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污染,还可以设置隔离绿化带,将噪声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3.2充分利用建筑技术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方面的技术以已到了相当大的提升,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建筑环保也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逐步引入建筑技术之中。生态建筑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其他国家建筑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我国建筑环保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节能节水方面,我国的技术也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我国在绿色建筑上的研究还得到了其他国家的一致好评,环保建筑技术的提升空间还大有前途。所以,进行生态型城市建筑规划,是充分利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优势,为生态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知识充分利用到实践之中,为生态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了共赢,充分证实了绿色建筑规划的可行性。

3.3城市园林绿地的布置

城市园林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占据越来重要的位置,布置城市园林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目的是做到城市的绿化与城市基本建设相结合。必须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使园林绿地与自然环境相契合。在进行苗木选择时,应该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使用能够适应本地环境和气候的树种,在保证适用性的同时确保景观的观赏性。在进行景观布局时,应该按照不同功能区和地形、地貌实现树种、花草树木和环境的完美搭配。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目的视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绿地的布置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天人合一。增加绿化面积,建设城市森林,实现城市森林的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绿化面积能够将新鲜空气导入到城市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具备高质量的森林环境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要求。

3.4“人性”层面

城市的发展,就意味着经济、社会、人类和环境的共同发展,生态型城市规划的重点就是将城市要素有序结合,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环境,都需要让各个因素在结合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作用和整体的作用,本文中的“人性”,在本质上指的其实是城市的高要求下,生态型规划需要注重人性化以及社会化,而并不是我们表面上强调的人的性情。“人性”的生态型城市规划问题指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另一方面是落足“人”。因为“以人为本”早已经成为了我们新时代的流行语,也早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这就正好体现了这个时代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时代而且“人”也是生态型城市规划中必须要补足的力量。生态型城市规划问题指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外貌,更多的还是表示一个城市的韵味,一个城市的特色对于当地的人和物来说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生态型城市规划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一个有很大特色的社会特征,对于城市特色和城市本质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人性”层面指的是生态型城市规划中刚刚兴起来的特色,他不同于城市外表的体现,而是代表城市的文化与魅力,是内在的一种美,也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结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在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生产资料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追求设计品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致力于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应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循环和再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12).

[2]姚德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