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李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5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李凯

李凯

聊城市市政工程质量服务中心山东省聊城市252000

摘要:最近这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极为迅猛,取得了众多优异成就。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一项重要工艺技术,其作用与地位也逐步凸显,不仅如此,由于混凝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质量安全,所以在实际建筑施工时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高要求。为此,下文将深入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对于施工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保障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等,严重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成为工作的重点。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含义

混凝土指的是由水泥、水以及各种外加剂、掺合料根据相应的比例,经过计量称重后开展集中搅拌后然后进行出售的,以运输车的方式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搅拌物。这样就能实现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程度,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快,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少,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①应充分理解设计文件并准确把握设计意图,结合设计图纸开展会审工作,提前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可能面临的问题;②结合设计要求和工程特征,拟定施工计划,并将混凝土施工中的人员、机具、材料等要素安排到位,进而有效把控施工进度;③结合工程特征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对于混凝土施工采用多方案比选思路,确保最终选定的施工方案具备充分的可行性;④依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开展详细的技术交底。

(2)材料准备。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企业务必要依据设计要求以及工程特征,合理的开展混凝土施工材料选用,并妥善安排进场,混凝土混合料及其原材料应该经过初检和复验,待检测确认达标后才能够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妥善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避免水泥等原材料遭受雨淋等危害。

2.2混凝土拌和技术

通常状况下,建筑工程中往往选用商品混凝土,当选用自拌混凝土时,相关人员务必要依据设计配合比配置原材料,切记随意变更配合比。当混凝土中含有外加剂时,务必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添加量。与此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各部分原材料的投入次序以及拌合用时,一般来说,原材料的投入可以采用一次投料或者是两次投料。其中,一次投料即为首先投入粗集料,进一步将水泥与细集料一并投入拌合;二次投料即为首先拌合水泥和水,其后投入粗细集料予以拌合。对比来看,二次投料往往具备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于水泥用量缩减为一次投料的80%,在现阶段最为常用。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第一,在对混凝土实施浇筑前,要求技术人员联合质检员与施工人员来实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浇筑混凝土的流程、方式、线路、振捣点布设与部分特色位置的浇筑方法,同时明确其相应的质量要求。第二,在每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全方位调试振捣以及地泵等机械设备,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使得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技术人员联合电气、空调、消防、水等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开展会审工作,并对现场进行查对与验收后经过各专业负责人在混凝土浇筑通知单上签字确认后才能开展浇筑作业。第四,在对竖向构件混凝土,如墙、柱进行浇筑前,需要全面清洁施工缝,对于新旧混凝土接槎处凿成毛面,同时进行砂浆配比,并控制其浇筑厚度在30-50mm范围内。第五,在对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禁止泵口出料对已经成型的钢筋进行直接冲击。第六,需要安全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进行指挥与协调,严格控制各类标号的混凝土,不但要防止高标号混凝土中混入低标号混凝土,而且还要避免由于长时间浇筑高标号混凝土而导致冷缝的问题出现。第七,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求试验人员能够不定期、不定量的抽查罐车混凝土,一旦发现问题则需要立即呈报给技术主管,对于与要求不相符的混凝土一律禁止入场。

2.4混凝土捣实技术

混凝土捣实主要指的是让入模混凝土实现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外形无误,且具体强度与相应要求相符。当混凝土入模后要求马上进行均匀,全面的振捣,让混凝土能够充分填满模板各个部位,并将气泡排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程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振捣包括了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两方面内容。其中采取机械振捣法,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能够提高模板周转速度,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混凝土质量的提高。而人工振捣则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插钎或捣棍等方式来夯、插混凝土,让其成型。通常情况下该种振捣方式适用于塑性混凝土施工,同时工程量较少,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

2.5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其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必须要加强重视其防裂缝技术的应用,就现如今而言,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施工难度的提升,在开展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施工裂缝,所以这就对相关的施工企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务必要提前做好有关的规划,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但是在进行不同的工序施工中,其产生的施工裂缝也同样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制定相应的对策时,必须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裂技术。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会极其容易受到温度和施工环境以及湿度等影响继而产生裂缝,所以在制定预防策略时可以从这几点要素着手。第二,在进行施工缝操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流程进行。第三,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适当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概率。

2.6混凝土养护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硬化早期便需实施养护作业以保证混凝土水分充足,防止裂缝出现,使得混凝土的外观与耐久性下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包括了早期养护与温差控制两方面内容。其中温差控制主要是结构具体截面构件与建筑使用性能来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表面覆盖、冷却循环水管或蓄水养护等措施,尽量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距减小。而早期养护主要指的是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混凝土外侧模拆除,并实施早期养护,也就是全湿养护,防止混凝土受到日晒、风吹以及日夜温差所影响,通常养护时间在14d以上。48h后将混凝土侧面拆除,以后需要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禁止采用草垫,避免混凝土被黄色污染,通常需要养护14d以上。此外,实施全湿养护后还需开展不少于3周的常规养护工作,以切实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以及耐久性。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施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就要积极的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规范应用,进而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水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彦雄.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202.

[2]乔红刚.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8(52):28.

[3]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9):61-62.

[4]张弓,刘新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7(5):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