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灵魂中的二律背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犹大灵魂中的二律背反

张娜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圣经中的犹大一直是以一位背叛者的形象出现,是恶的代表。犹大的出卖行为致使耶稣遭受巨大的痛苦,甚至死而复生。然而詹姆斯·赖特的作品《圣徒犹大》似乎有意在为犹大翻案,从新的角度审视犹大的形象,进行一种全新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詹姆斯·赖特;《圣徒犹大》;二律背反

引言

在文学界,不少作家都曾经以犹大的形象作为他们文学作品当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同样,美国当代著名的诗人詹姆斯·赖特就曾经以犹大的形象命名他的第二本诗集——《圣徒犹大》,并且第一首诗就是以犹大作为诗中的主要角色,其中不仅为犹大赋予“圣徒”的称号,而且完全背离人们对犹大的认知,赋予犹大叛徒与圣徒的双重身份,并且为人们对犹大的形象的充分了解开启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大门,树立一种新的景观。

一、创作背景的影响

詹姆斯·赖特的生平情况对于他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这不仅造就了他独特的创作内容,而且也是成就他特殊风格的重要因素。他出生在美国贫困地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他亲眼目睹了贫苦人们的生活现状,了解到了他们因为贫困和环境的恶劣而造就的身心状况,虽然极端、偏执甚至疯狂,但是赖特同时也发现了他们身上隐藏的人性的光辉,并且自己的家庭状况也是这样,甚至一度因为家庭的贫困而将自己出卖于生活的边缘。赖特早期诗集作品中的关注对象是社会下层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命状态都是赖特创作的重要素材。这其中并不单单是对普通人贫穷生活的描绘,更是在贫困的生活当中挖掘出普通人的生命本质。生活在贫困状态当中的赖特正是用自己的诗歌作为发声,表达自己的忧虑与痛苦,从而阐发自己对于生命的认识。忏悔、讽刺、感悟都被集中在这些被遗忘的人们身上,社会边缘人成为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体会他们生活中的痛苦,而这些都是对其诗集《圣徒犹大》中第一首诗歌《圣犹大》的发展阐释,正是将犹大作为一切发展形象的基础,是其一切描绘形象的根源,以切身体验被隔离的痛苦,营造一种混杂着诚实与恐怖的环境氛围来表达对人生命的感悟。

二、犹大的基本形象

在詹姆斯·赖特的作品当中,犹大的形象就被完全颠覆,与普通人一样,甚至是具有超脱凡人而具有神性的一面。诗中首先描述了犹大因为背叛耶稣内心充满愧疚与悔恨,企图利用自杀来弥补自己的过错,然后在自杀的路上遇到以及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去自杀的路上犹大出于本能帮助了一个被殴打的人,其中穿插了犹大出卖耶稣的过程的故事。犹大向祭司告密,要将耶稣交到他们手中,打算在主常去默想和祈祷的地方捉拿他。在耶稣被捉拿之后,犹大知道耶稣即将遭受巨大的痛苦,内心十分悔恨,便以自杀来弥补。在去自杀的路上,他碰见一伙暴徒正在痛打一个人,他的第一反应是“跑过去解除他的痛苦,”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编号,忘记了自己在谋划背叛耶稣的那天发生了什么,忘记了三十个银币与自己的过错。他能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罪恶之吻。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绳子扔到一边,跑过去。”犹大虽然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此时的他,就属于他自己。这里的犹大是作为一个根本的人存在的,以人类最本真的品性对待身边的事情,丝毫没有过多的考虑。

三、犹大灵魂中的二律背反——圣徒与叛徒

(一)使命的召唤

其实,犹大的身份形象与诱惑亚当夏娃的魔鬼撒旦有异曲同工之妙。撒旦将他们引诱上了错误的道路,但也正是撒旦才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使人类知善恶,得因果,是产生一切“恶果”的原因,更是推动一切发生变化的根本主力。同样如此,犹大背叛耶稣,这是他的使命,这本来就是神的安排。在一开始,门徒们反对犹大作为门徒加入十二门徒的队伍当中,但是耶稣的授意是不能违抗的。耶稣并不顾门徒的反对,而且坚持将犹大留下,而门徒们也只能应允了。耶稣早就知道犹大会对自己做出这样的事情,便催促犹大赶快按照自己的任务安排去做,而且这也是神的安排,是神的旨意,同时,也只有犹大按照这种安排去做,整个的重生过程才会完成,才会成就之后的一切神圣的行为。犹大的背叛行为是耶稣死去与重生的分隔点,正是犹大的出卖行为,促成了耶稣的死去。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说了句“成了”,便悄然死去。而犹大正是耶稣完成使命过程中的助力者,犹大的背叛成就了耶稣的死去,而耶稣的死去也正是他复活的开始,没有犹大,便没有耶稣的复活。而没有犹大,也就更不会有人们对于基督教的真诚的信仰,更不会有人类命运的寄托。

(二)非本性的激励

“在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这是《约翰福音》当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中描述了魔鬼将“出卖的灵魂”放入了犹大的心中。因此犹大会做出出卖耶稣的行为,完全是魔鬼撒旦在捣乱,魔鬼是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犹大心里本身并没有这个想法,是因为魔鬼撒旦入了犹大的心里,是魔鬼的诱惑促使犹大去背叛耶稣。或许是犹大身上人格的弱化,或许是犹大本性当中贪婪的显露,这一切的本源是受到了魔鬼的诱惑。魔鬼的诱惑是促使犹大做出背叛行为的第一步,而耶稣将饼分给犹大,便是将犹大推上这条道路上的第二步。在詹姆斯·赖特的《圣徒犹大》的诗歌当中,犹大在去自杀的路上忘记了所有,他只记得自己曾经出卖耶稣,这里的犹大已经完全恢复了自己,魔鬼走出了犹大的内心,这时候的犹大就是犹大本身,恢复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而他遇到的被殴打的事件,正是激起了他本身作为人的良知,出于直觉本能。

四、结语

犹大的这个形象的存在,不能仅仅是对于其自己具有意义,更是对于耶稣的整个死亡和再生具有意义,这时候的犹大带有使命的光环和重生的意义。詹姆斯·赖特在创作这首诗作的同时,认为在犹大死亡的那一刹那,犹大的灵魂是与上帝共同存在的,因为犹大的灵魂与上帝是同样伟大的,他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超越了自己,甚至是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命。犹大在从耶稣复活的这个角度上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他完成的是自己的使命,遵从的是自己的信仰,是一种对超越死亡的意义的验证,具有超过生命价值的意义。犹大是整个复活环节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而这个使命也必须由犹大来完成。因为若没有犹大的牺牲,就不存在耶稣的重生,不存在神的国,更不会存在人们灵魂的救赎以及基督教世界的伟大荣耀。

参考文献

[1]彭予.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J].驻马店师专学报,1994(2).

[2]转引自尹根德,阮小娟,谭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J].文学研究,1998,(5):67-73.

作者简介:张娜,女,满族,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所在单位为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