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

刘秀丽

山东省乳山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64500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08名社区婴儿家长,将其随机均分成对比组与分析组,分别给予常规干预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对象儿童保健知识掌握度、干预满意度与婴儿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分析组婴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度更高,总体满意度更高,且婴儿疫苗接种更多,数据分析后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让婴儿家长积极参与的效果较好,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婴儿家长;社区;满意度;疫苗接种

在儿童保健工作的实际开展当中,婴儿保健十分重要。婴儿是人类生长的最初阶段,需要外界给予高度的关爱、照顾等,且婴儿的年龄很小,身体免疫力也会较低,而目前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这就导致婴儿患上各类型疾病的几率出现升高[1-2]。在特殊的环境下,很多婴儿家长在婴儿保健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发育等十分不利[3]。为了不断强化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效果,社区卫生机构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社区卫生机构针对婴儿家长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干预方式,现结合具体情况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社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婴儿家长当中选择108名对象进行此次分析,本次研究的主要预先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且入组婴儿家长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婴儿家长的纳入要求为:在本社区常住、独生婴儿家长、自愿参与研究、个人资料完整。将如下对象排除:意识障碍的家长、二胎家长、个人资料不全、非自愿入组、中途退出研究对象。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匀分成对比组及分析组,每组各54名家长。对比组男性为26名,女性家长28名,年龄为24—37岁;分析组中男性家长24例,女性家长30名,年龄23—3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后无差异存在(P>0.05),因而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婴儿家长接受常规方式干预,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在社区内张贴一些宣传海报,并且为婴儿家长发放健康手册等,也可以定期利用只是板报等进行健康内容的宣讲,还要在疫苗接种日对家长强调疫苗接种的用处、优势以及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分析组的家长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综合性健康教育,主要方式如下所示:

首先,社区的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讲解,所以,医护人员首选需要接受统一学习,掌握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主要方法、新内容与新方式等。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开展健康教育,并且针对健康教育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社区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多加入一些婴儿生长发育监测的内容,并且不断强调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帮助家长掌握相应的概念等,还要在健康教育工作当中重点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等,并且将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家长。

最后,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在婴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当中选择不同类型的开展方式。由于社区婴儿家长的文化程度、个人素质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社区医护人员结合家长的实际情况、个人职业等选择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婴儿家长,相关人员可以选择“一对一”教育的方式,并且在接种日对这类家长实施专题报告,并且在讲座过程中对婴儿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视频播放等,还要对家长进行提问,并且解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等。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婴儿家长,社区医护人员可以选择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通过语音发送、图片发送等方式,定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定期对婴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掌握其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时解答婴儿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婴儿家长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保健知识掌握度进行观察,选择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问卷一共包括50道选择题,每道题分值2分,问卷总分值为100分。婴儿家长得分在70分以下为未掌握,71—90分为基本掌握,91—100分为完全掌握,总掌握度为基本掌握+完全掌握。

观察两组婴儿家长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满意度进行分析,选择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婴儿家长结合干预内容进行自评打分。分值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61—85分为较为满意,超过85分则为十分满意,临床总满意度为较为满意+十分满意。

此外,对两组婴儿家长接受相应干预后,婴儿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未接种、不定期接种与主动接种。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需借助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接受X2检验,若对比后显示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婴儿家长知识掌握度

对比组中10名家长未能掌握保健知识,基本掌握为21名,完全掌握为23人;分析组中有1名婴儿家长未掌握健康知识,基本掌握25名,完全掌握为28名。相关数据对比后X2为8.199,P=0.004<0.05,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2婴儿家长满意度

对比组中9名婴儿家长对干预方式不满意,较为满意为22名,十分满意为23名;分析组中未出现不满意情况,较为满意为25名,十分满意为29人。主要数据进行比较后X2为9.818,P=0.002<0.05,差异存在意义。

2.3婴儿疫苗接种情况

对比组中有5名婴儿未接种疫苗,不定期接种为24名,主动接种25名;而分析组婴儿中没有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不定期接种为18名,主动接种为36名。数据分析后显示X2为5.243,P=0.022<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保健是我国保健医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儿童这一群体当中,婴儿的年龄较小,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等[4]。而很多婴儿家长对于健康知识存在不够了解的情况,这就导致婴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婴儿家长不够重视健康教育,就无法掌握科学养育婴儿的方式,这对于婴儿的成长发育十分不利[5-6]。在此背景下,针对婴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干预十分必要。

常规的婴儿家长干预都是进行基本的知识宣传等,但是这种方式的针对性不够明显,无法切实保证干预的有效性,且很多家长对于干预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婴儿保健工作的开展效果较差。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婴儿保健工作,选择开展婴儿家长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会预先接受科学、高效的培训,掌握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等,并且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之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婴儿家长,社区的医护人员也会选择不同模式的干预方案,确保婴儿家长可以得到针对性更强、更为高效的健康教育。这样一来,婴儿家长就会掌握科学、有效、系统的健康教育知识,并且了解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内容,对于疫苗接种以及婴儿的生长发育等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婴儿家长分别接受了不同类型的临床干预。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看出,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婴儿家长满意度更高,且婴儿接种疫苗的情况也会更好,婴儿家长保健知识的掌握度也会更高,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结语

对于儿童保健工作特别是婴儿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而言,给予婴儿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可以保证婴儿家长的满意度,也能提高其保健知识的掌握度,对于婴儿及时接种疫苗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丽霞.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151-152.

[2]马飞燕.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4):130-132.

[3]谢莉.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232-235.

[4]唐艳,贺卫权.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34-3035.

[5]张红云.社区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