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杨杰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能耗低、环保清洁也是更受重视,国家能源的“十三五”规划指出,核电比重将逐步加大,成批量的核电工程项目会上马,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视,一旦发生安全,将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入手,对核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实践与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电工程;安全管理;实践分析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安全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各行业一方面通过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一方面通过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安全管理方法、理念及水平逐步得以改进和提高。核电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但在核电工程建设阶段,受限于国内工人的素质及施工承包商管理水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与当前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相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1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基本特点

1.1高处作业(复杂、频繁)。根据国家划定的《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在建筑施工中超过90%都属于高处作业。

1.2露天作业(多而广)。在施工工作量中有70%以上是露天作业。

1.3体力劳动、手工劳动(种类繁多)。目前在建筑业中很多工种基本靠手工完成,极易让人产生疲劳,影响注意力,导致由于操作失误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1.4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工期长、需要多工种、多单位配合工作,管理难度很大,防护困难,容易出现相互伤害等事故。

2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方面的不足

第一,领导的表率作用不足:先进安全管理核心的一条理念就是领导要起到表率作用,但目前此项工作开展的效果不明显。

第二,全员参与只停留在表面,未真正落实“一岗双责”:目前“四全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理念已在核电系统得到基本普及,但当前人员潜意识总以为安全只跟安全管理人员有关,与施工管理人员关系不大,因此全员参与尚未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现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素质不齐,安全培训未能细化深入,管理难度较大。

第四,现场分包管理仍存在较大漏洞,包而不管、层层分包等现象仍然存在,致使主体责任落实困难重重。

第五,安全投入仍需加大管控,要细化深入地去管理各单位安全措施费用的使用情况。

2.2安全管理的分析

由于核电建安承包商从业人员往往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核电安全牵动着整个社会安全,安全管理人员在项目部的话语权有限,因此,承包商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特别是负责人的层级高低,直接决定了安全管理机构可执行力的大小:如果安全管理机构是和其他专业队平级的单位,同时其负责人与专业队负责人层级也相同,那么安全管理机构的可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同样,如果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协调人员无实际追责权或处罚权,则不利于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加强对核电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对工程施工方案的审核及监督

施工计划是开展分部、分项项目建造的有效方法。一个先进的方案必定将建造过程中存有的安全风险要素加以有效归纳、整理,力争不遗漏任何安全隐患。在核电项目建造过程中,每一个施工计划都要包括JSA(工作安全分析),施工技术计划且全面审核,一定要包括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保障项目品质的各种技术手段,并且应当与设计图、政府当前实施的关于电气项目的建造要求相一致。

2.2施工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基础资料准确性。工程勘察文件与基础资料是核电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依据,容易受限于工程勘察方式或技术经济条件,造成其准确性与工程设计要求不符,严重时会发生错误,降低工程质量,增加安全风险。第二,设计规范的适用性。在核电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工艺以及施工方案选择上,规范是其基本依据。在设计阶段中若排污、安全等方面不达标,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质量。第三,设计专业的协调性。只有土建、热控、安装、焊接、核能以及电气等专业的合作配合,才能确保核电工程顺利建设。如果某个专业存在问题,会对其他专业设计工作造成重大影响。除此之外,核电工程项目还有设计变更、延迟、缺陷及漏洞等风险。

2.3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电气工程师不可仅停滞在按照图纸建造的水平,应当对设计图有科学的把控,积极且能够发现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提出解决建议,对业主来说是保障其利益,对自身而言同样是水平的提升。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认真学习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对方案进行审查。对不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承包商进行升版。在方案实施前,监督承包商对建造队伍和有关人员进行项目的整体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因为建造人员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还应当依据项目的建造状况分时期加以交底,明晰当前使用的规则和操作流程、工序。对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和有关技术章程、指标力争做到胸有成竹。对项目中全部的资料、设施加以检查与明确,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4原材料供应及使用管理

对于正在建设的核电工程项目,由原材料带来的安全风险有:第一,原材料规格与质量问题。比如在施工中使用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电缆,在后期的设备试运行和系统调试中,电缆因为质量问题,无法达到设计符合要求,在实际运行时由于过热造成火灾。第二,材料不合理存放与使用。核电工程项目涉及的材料量大、品类众多,并且有很多高空作业,材料存放或使用不合理,极易造成事故。除此之外,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状态与性质,所造成的事故性质也不一样。比如在钢板切割中,乙炔、氧气遇火后会发生爆炸,苯板以及其他的外墙保温材料极易发生火灾等。

2.5设备供应及操作的管理

在建设核电工程时,因设备供应所致安全风险有:设备质量不达标、类型不配套、延迟进场时间、燃料和备件不充足、生产效率不高、安装调试失败、保养维修不到位以及超负荷等。设备操作所致安全风险有:设备过期老化、超负荷运行、操作不规范等。

2.6安装与调试的安全管理

在核电工程项目土建完成之后,根据工程技术要安装电缆、管道以及设备等,同时还要对安装好的系统与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清洗,并将润滑剂填充到设备中,确保安装好的系统与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系统与设备的性能进行验证,分析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对这个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加以改正。这个过程是能够对核电站综合性能进行全面的检验,是核电工程项目在正式投入运行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核电站存在安装缺陷及调试疏漏,都会增加其运行中的安全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出现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加强对核电工程的施工人员专业能力提升

核电项目是一项复合的、系统的项目,并且在技术与运用方面发展较快,投入比重持续提升,电气工程师应当持续革新知识、了解动态来提升自我,深层次掌握各类电气项目所运用系统及验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精细化管控下的培训核心是针对性培训,在年初编制全年培训方案,培训电气工程相关的各种规范和标准,通过标准和规范的学习,职工素养有了大幅提升,职工素养提升产生的最直接的成效是现场品质与安全管控工作开展难度减小,质量与安全风险大幅降低。

结束语:

总之,核电在我国能源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其的安全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因此,在分析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特点的同时,还在自然灾害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上系统的对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核电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及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谢华.核电工程项目调试工期的影响因素与优化[J].科技与创新,2014,21:79-80.

[2]傅三红.陈剑波.何斌.核电工程造价与核安全保障研究[J].中国核电,2014,04:345-351.

[3]佘健俊.成虎.陈俞蒙.核电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体系设计研究[J].建筑经济,2014,0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