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卒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赵培

(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9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满意度、护理技能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82-02

我国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其发病率高达(110~180)/10万,年死亡率达(80~120)/10万,致残率达80%以上,对我国医疗费用支出带来沉重的负担。传统护理模式主要专注于疾病的治疗,较少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发生,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1]。人性化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服务观念,我院从2016年起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9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12例;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14例,缺血性脑卒中26例,出血性脑卒中13例。上述患者均经临床表现、CT等检查确诊;排除昏迷、原患有精神疾病及转院与资料不完整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脑卒中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如降压、保护脑细胞、缺血患者给予改善循环、出血患者给予止血等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措施,具体如下:(1)入院时人性化服务: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介绍病房环境、生活设施的使用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等,如介绍医院亲属探视时间、避免呼吸道感染亲属探视等;介绍科室优秀的诊疗、护理团队,在院诊疗期间的责任医生与护士,责任护士不在时遇到困难可以找谁等,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馨、热情与安全感。(2)心理疏导:患者平时或多或少接触到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导致的严重后果较为恐惧,对治疗效果与康复期望值较低;一些平时生活习惯较差的患者,如吸烟、熬夜、酗酒的患者还可能被家人抱怨而产生后悔、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患病前从事领导岗位或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者,患病后产生失落感以及对未来治疗费用的担忧等,上述因素导致患者对治疗、处理措施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展开心理疏导,使患者以客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措施,以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3)护理措施的人文化: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可能要导尿、插鼻饲管等,护理人员在进行上述护理操作时应关注患者的感受,做到人性化操作,如导尿时耐心解释导尿的必要性,操作时予以屏风等遮挡,导尿袋挂在隐蔽部位等满足患者保护隐私的心理需求;鼻饲营养前指导患者鼻饲进食的技巧与方法,减少食物进入气管;定时给患者进行搽浴与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干净、整洁、无异味,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衣物;交代病情及催缴费用时尽量避开患者,减少患者的担忧。(4)康复锻炼人性化: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对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病情许可时应尽早进行。由于患者感觉、运动受损,身体失去平衡感,长时间卧床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在开始功能锻炼时可能有害怕感,害怕跌倒再次受伤等。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重视度,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计划的制定应循序渐进,从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做起,以增强患者康复锻炼的信心;在康复锻炼过程中适时给予患者言语上的鼓励,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分析原因,予以患者安慰[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包括基础护理满意度、护理技能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与健康教育满意度。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层次,满意度统计包括很满意与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此资料为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26人,满意13人,满意度为100%;对照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15人,满意13人,满意度为71.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技能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25人,满意12人,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13人,满意14人,满意度为69.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服务态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31人,满意8人,满意度为100%;对照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24人,满意7人,满意度为79.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24人,满意13人,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39例患者中,很满意21人,满意9人,满意度为76.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工作对患者生命、权利、人格的尊重与关注,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涵。由于人性护理更关注患者内心的感受,满足患者内心的需求,使得患者内心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创伤得以抚慰,患者身心感觉更舒适。脑卒中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精神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创伤较大,尤其需要人文关怀,患者在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及护理人员,因此给予脑卒中患者人性化护理尤为必要[3]。

本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础护理满意度、护理技能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与健康教育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张朝霞[4]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抑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辜梨花[5]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病人语言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不但能满足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治疗、护理配合度,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尚金玉.人性化护理理念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105-106.

[2]颜玉贤,程蕊琼,梁喜芳,等.人性化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1):3245-3247.

[3]王翠莲.人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1475-1476.

[4]张朝霞,陈玉丰,曾国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7c):1908-

1909.

[5]辜梨花,何婉萍.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J].中国校医,2014,28(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