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医疗信息化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吴海雪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如何开展、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政府、医疗行政部门、医院和IT行业正在思考的主要问题。政府是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医疗部门则是加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医疗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

前言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涉及到医院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以及管理,实现医院的信息化运行。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对医疗系统的一项重大改革,参与部门众多且耗时较长,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项目。

一、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医疗机构的数据信息结构复杂,包含了大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单个半结构化的数据,包括心电图、B超、CT、CR等数据量已经远远大于单个数据结构。例如,一张简单的CT图像大约是150MB,一个标准的病例图则接近5GB,而一个简单的XML文档的大小才几十KB,如此庞大的数据信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信息化档案根本无法永久保存。随着医疗信息化

建设逐渐专项临床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开始重视PACS和LIS的建设,也就是影像归档通信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有了这样的系统便可以保存大量非结构化的医疗数据。

但是面对日益膨胀的医疗数据,医疗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的要求,很多数据的处理、查找更是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一个新的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架构和信息模型,将医疗卫生行业各个业务系统进行分化独立,将不同的领域或产品都分多个等级进行统一存储,形成一个逻辑性的整体,然后对医疗数据进行整合、应用,实现对医疗信息化存储结构的统一管理与部署。具体来说,制约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系统的形式多样化,导致医疗信息向外对接可能出现不兼容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医院缺乏制度化管理,缺少既懂医学,又懂信息化管理的符合型人才,无法满足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三是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医疗卫生资源无法均衡分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发展。

二、医疗信息化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标准

各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相互独立,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数据的定义,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各单位之间、各城市之间获得数据的标准不同,也失去了数据共享的意义。另外由于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不够,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比较注重对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而忽略了临床诊断中信息化的建设。

2.2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导致医疗资源的配置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状态。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人员,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水平相对较弱;同样我们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相差也较大,总之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匀。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只是实现了办公系统的自动化,而临床自动化系统还处在萌芽阶段。

2.3信息交换不够畅通

由于各地医疗机构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多属各医院自行开发,没有统一标准和接口,使用混乱,各地医疗机构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采集渠道单一,信息不全面,共享能力差,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系统对接困难,无形中给医院间的交流合作和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医院信息的统筹、共享以及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可以增强信息的传输能力,构建统一数据信息平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2.4信息丰富但利用率低

各大医院均拥有大量患者既往病史、治疗方案、反馈信息等材料,应深人分析充分利用。分析病人的来往地、消费水平、消费偏好、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等可调整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使医院提供的服务更符合病人的需求;总结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治疗成功率、疾病死亡率等可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科研素材,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健康档案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而目前较低的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水平导致大量数据难以充分利用,无法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隐含知识,影响了医疗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2.5城市、农村发展失衡

信息技术的深人应用,城市中各大医院均增加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人,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已在许多医院成功实现,个别医院正在努力实现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的构建。而农村医疗信息化的开展存在很多困难,如没有建设起覆盖全市各乡镇的农村医疗保障信息交换平台,在地、县级和西部地区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医疗,没有实现农村医保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及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等阎。城市、农村医疗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了医疗信息化的全面推广。

三、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整合现有系统中的信息

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根据需求完成不同层次的数据共享。信息的收集、交流层次:确保信息技术规范的统一使得各种信息流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顺利流动;信息的归档、反馈层次:保证医疗数据标准的统一使得信息具有可比性,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信息的分析、提炼层次:遵守数据安全标准的统一使得科研工作顺利展开,为行业监管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3.2加强技术规范的制定

医疗信息化中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医疗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目前该工程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卫生部门也颁发了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极大的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3引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以云计算平台为支撑,通过软件服务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在线服务,大大减少医疗机构的投资,为病人提供便利。积极推进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进行跟踪治理,与银行、社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就诊卡的通用,推进集个人ID信息、社保、医保、医疗、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一卡通”产品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疗废物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快速跟踪和定位,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3.4构建多级平台的信息共享

地市级平台主要存储个案信息,如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改变医院的传统管理方式,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省级平台存储区域内医药卫生管理信息,并可随时访问市级平台的个案信息,实现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对大众的服务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级平台着重对全国的信息资源库进行数据提取与汇总,建立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功能,为全民健康水平评价、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行业监管和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5保障医疗信息系统安全

医疗信息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各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数据质量的稳定。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将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遭到彻底破坏,因此在系统运行阶段应不断地发现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并给予解决,尽量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同时围绕医院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加强医院信息质量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意识,确定监控模式.建立监控制度。

3.6建立智能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加快医疗信息化的步伐,深化信J息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不同范围和影响的疫情要有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从疾病防治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体系、城乡防控体系等多方面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的智能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结语

我国当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仍然是以财务为重点的管理模式,没有完全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上来;不同层级医院、医疗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信息收集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传输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农村医疗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程度多停留于应用层面上。因此我们较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建辉.对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8(6):426

[2]霍喜英.着眼长远打造数字化医院[J].中国医疗前沿,2011,6(4)

[3]赵宁,金新政.区域卫生信息系统集成化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2(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