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研究

孙红张玲王韶华

孙红张玲王韶华(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255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方法。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使用头孢三代或半合成青霉素静脉点滴抗感染,考虑支原体感染者加用阿奇霉素、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自制咳喘贴穴位贴敷,每次4—6小时取下,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对照组治愈率为22%,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用自制中药咳喘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疗效显著,患儿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喘嗽中药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47-02

肺炎喘嗽(pneumoniawithdyspneiccough)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特征,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若素体羸弱或感邪较重,可迅速出现心阳虚衰,邪陷厥阴之变证,因而本病发病率、病死率居儿科他病之首,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全身给药,即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相对用药时间长、费用高,免疫低下时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外治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我科自2011年12月-2012年7月应用自行配制的纯中药方剂咳喘贴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都来自淄博市中医医院儿科病房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7月30日的新入院的患儿。中医诊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西医诊断:肺炎。选择患儿共120例,按随机化原则(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儿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慕逖《儿科学》第4版中肺炎诊断依据。

1.3治疗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治疗组:使用头孢三代或半合成青霉素静脉点滴抗感染,考虑支原体感染者加用阿奇霉素、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自制咳喘贴穴位贴敷。

治疗方法:首先选准穴位: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喘位于后正中线上,大椎穴下旁开0.5寸,膻中位于前正中线第4肋间隙处,相当于两乳连线的中点。咳喘贴组方为:麻黄10g、地龙10g、苏子10g、莱菔子10g、杏仁10g、白芥子10克、冰片3g,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每个穴位用0.5g,用鲜榨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两侧肺俞、定喘、膻中、共5穴。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将配制的药物用小勺均匀的涂于纱布上,将药贴于穴位上,再用胶布固定。每次4—6小时取下,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使用头孢三代或半合成青霉素静脉点滴抗感染,考虑支原体感染者加用阿奇霉素、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

1.4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用药后3d内体温恢复正常,5d内咳嗽停止,10d内肺部干湿性罗音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显效:用药后3d内体温正常,7d内咳嗽缓解,10d内肺部干湿性罗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好转:用药7d体温基本恢复正常,1个疗程结束时咳嗽症状仍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减轻。无效:用药疗程结束时仍有发热或刺激性咳嗽,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仍存在。痊愈、显效和好转判为有效。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结果

2.2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为70%,对照组痊愈率为22%,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依从性好,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3.讨论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应用中草药配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剂型直接贴敷于相应的穴位或患处(阿是穴),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刺激这些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络、传输、调节作用,能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现代临床研究中贴敷穴位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膀胱经的背俞穴(如肺俞、膏盲)以及任、督脉的穴位(膻中、大椎)和经外奇穴(定喘、百劳)等,这些穴位多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膻中穴为气之会穴,理气降逆,化痰利窍。肺腧穴为肺之背腧穴,乃治咳嗽、咳喘之要穴。定喘穴能够止咳平喘、通宣理肺。中药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一方面可由局部的皮肤直接吸收,直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刺激,激发经络系统的功能,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失衡,扶正祛邪等作用。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为外邪侵袭,而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阳化热,因此在肺炎喘嗽初期以风热闭肺较多。治以清热疏风,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中麻黄能加强平喘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5]:麻黄含麻黄碱40-90%,此外还有伪麻黄碱等。麻黄水溶液性提取物有镇咳作用,甲基麻黄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麻黄煎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历代本草称“麻黄为肺经专药,治肺病用之”。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经,能够温肺祛痰。现代药理研究白芥子有抗真菌作用,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地龙通络平喘,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地龙的某种组分可阻滞组胺受体,对抗组胺使气管痉挛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为平喘的主要机制。杏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苦杏仁含苦杏仁式,其药理作用具有镇咳、平喘作用。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莱菔子降气化痰,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芳香开窍,凡诸风、诸气所致经络壅闭均可得以宣通,更为引经药。

穴位敷贴无毒副作用,此疗法刺激穴位,由表入里,发散走窜,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专一,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此法简便易行、易于掌握,患儿依从性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龙旭浩,李杰.中药贴敷促进肺炎罗音吸收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59.

[4]高学敏.《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181-1622

[5]高慧,王淑华.肺炎贴膏治疗小儿肺炎100例[J].中国外治杂志,1999,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