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浅谈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张春红

张春红(义煤集团义络幼儿园,河南义马472300)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20-02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因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中国自古传诵至今的俗语。它说得好,点明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百年树人”中又暗含有深刻的哲理:人如树,从小修枝、扶正,方成大材。不难看出学校中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很重要的基础物质。经常讲“教育教学”,“教育”应在首位,“教育”即德育。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对老师这一职业的诠释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先,而“传道”即今天我们讲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常听老师对学生们讲成绩不合格是次品,品德不合格是废品的道理。可见,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为首。

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广大家长,乃是全社会所希望的目标。对成功与否的评价不像教学成绩那样快而明显,它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但其影响深远,它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乃至社会群体,甚至是下一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把它放在各项教育工作之首,而且应该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与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呢?

一、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一般来说,表现落后的“问题学生”即“后进生”他们的意志品质相对较弱,做事缺乏耐心和信心。只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不把这些学生置之度外,而是用理想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的学生也可以进步的,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情感交融和呼应,离不开平等、真诚、相互尊重和关爱。只有借助于情感的能动和催化,受教育者才会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情感教育还具体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上。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只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学生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导致教育失败,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教师要坚信那些表现落后的学生是向往进步的,是能够进步的。只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希望,并经常予以鼓励和帮助,哪怕是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语,每个手势,每种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如果他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接受这种期望,并按老师所希望的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天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一些表现后进的“问题生”,更要多倾注一份爱心,多给予一点鼓励,用教师那充满期望的目光去驱散他们心中的孤独与自卑,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更好地接受教育。充满情感的德育,包括“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从经历和了解中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历、体验的德育活动。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情感教育也体现在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有一位中学教师,他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才一个学期,他的教学成绩很突出,在学生中进行民意测验时发现,他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几乎都这样写道:“他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位老师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们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课堂教风,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视自己的学生为朋友、弟妹,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误。所以他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使学生都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用权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生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二、良好的情感是良好品德行为的动力

在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人们需要以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人微言轻动力,促进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一名科学工作者,只有对科学怀着满腔热情,才能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去攀登科学的高峰;可见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他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良好情感是良好品德的行为动力,一切良好品德行为无不源于良好的情感:二是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孩子早期良好情感的培养,在其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

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由近及远,由浅及深。让孩子从爱父母爱家庭入手,萌发爱的情感。应该让孩子从小就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了解父母为家庭和社会付出了辛劳,为他们付出了人世间最崇高的爱,使他们从小就知道体贴父母,从而产生爱父母的情感;进而逐步扩大到爱小朋友,爱老师,爱幼儿园,并能与邻里友好相处;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使他们逐步了解家乡,了解祖国,关心国内外大事,并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无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还是使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呢?首先做有心人,从小事入手。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家里,引导孩子给择菜的奶奶递上一个小板凳,给爷爷送上一个削好的苹果,……都会使孩子产生爱心。其次,大自然是陶冶情感的摇篮。大自然是那么神秘美好,妙趣横生,孩子具有热爱大自然的天性。成人可在带孩子游玩、饲养小动物或种植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善良的情感。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虽然外面的世界见得少,但他们与自然界的接触较多,经正确引导,孩子们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也学会了爱护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及公共财物。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外国作者的文章叫《麻雀》,它其中的母爱,催人泪下,会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感受到弱者需要帮助的心情,从小学会帮助弱小,憎恨邪恶,学会把爱心奉献给别人。

三、良好的情感熏陶能感化人性

人是高级动物,具有思维,感情更丰富,更需要爱,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乌申基斯说:“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情感激发情感,以人格培育人格。学生在家中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爱,到了学校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爱。特别是思想后进的学生,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做事缺乏耐心,多数贪玩好动,个性倔犟,我行我素,甚至品行不端,屡教不改。对于这些学生,有些教师在几次的说服教育不凑效之后,采取高压、回避、推给家长或学校的手段。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像驯兽师关爱狮子、老虎、蟒蛇那样,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火热的情感去温他们的心,像观音菩萨那样,用善事、用美德去教化他们,我相信他们就算生性再顽劣,也会像动物园中的狮子、老虎那样,性格被感化。因为只有先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才会让他们感觉到怎样回报社会,怎样用爱去对待别人,怎样用真情为别人付出。

四、良好的情感教育具有延续美德的作用

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翁铁慧说:“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道出了教育是传承中华五千年美德的奠基工程。这样,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开创未来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具有承上启下、延续发展的特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是因为孝敬老人,子女也会模仿着孝顺父母,以至世代相传。教师的情感教育也具有鲜明的延续性。当教师以美好的情感影响学生时,学生也学会了。将来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影响别人,去影响下一代,去教育下一代,世代相传。

到那时,老师的爱方显得博大精深。整个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也许就与你的爱息息相关。设想,一个没有爱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资源和机会不断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必然引发各种新的矛盾和冲突。青少年又正处于青春人格重组期,其身心自我矛盾加剧,又面临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等因素的困扰,心理压力不增大。尤其是独生子女面临着我们实际上的应试教育,分数不但是“指挥棒”,同时也棒打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兴趣,挤压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在的乎残酷的升学竞争中,学生承载了太多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也承受着社会转嫁在他们身上的无形而又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因不堪心理重负而崩溃,走向犯罪和轻生。这已为我们敲响了德育呼唤整个社会的理解、关爱的警钟,情感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日显并将更显突出。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情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美国学者奥伯特.科尔斯通过长期研究证明:“道德行为是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日复一日所遇到的有关德育经历的反映”。当然,教师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德育教育中,任重而道远。因为情感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方法灵活多样。但其精髓不变,那就是:爱生,放下教师的架子,不要居高临下,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才能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才能达到师生和谐。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气氛中找到有归属感的校园;才能找到能够给其创造发展空间的课堂;才能找到令其身在其中,心暖融融的班集体;才能找到他们所渴望、所呼唤、所向往的学习之所、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