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之窥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之窥见

王志强

(遵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院贵州省遵义市)

【摘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主要决策者的觉悟与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窥见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是医药卫生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说难亦难,若不难,为何30年来的改革被评说为步入深水区、永远在路上;说不难也不难,若决策者真正站在对事业、民族、历史负责的高度,摒弃不符时宜的观念、理念,正确理解、认识改革,形成行之有效的思路、路径、方式、方法,其实也不难。以下问题,相关各方都应该想清楚、弄明白。

一是为什么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这点容易理解,只是还应更清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举措,说明恢复事业单位法人独立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市场经济下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国家方略,不改则亡,正改则兴。

二是改什么?就是革除阻碍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形、无形的框框套套。如法人经营、用人、分配没有自主权和投入没有制度保障,但这必然会触动相关各方的权利和心态(是非标准、“三观”),要冲破这一瓶颈,主要决策者必须拥有义无反顾、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三是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目标?过程目标主要有恢复法人的独立性、法人责权利的统一、单位及其员工的积极性与满意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核心竞争力,终极目标主要有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群众的满意度、公益性的实现度。

四是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直接参与各方的角色与定位?党委领导、把关,政府实施、协调、督促,编制部门牵头、人力资源支持,组织部门放弃干部任免权、关心好干部,财政部门投入保障、资产监管,人事劳资部门归还用人自主权、晋升支持,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服务,理事会科学制定规划、计划和评估标准、奖惩方案,监事会切实履行过程、结果监督,法人认真实施规划、计划和竭力完成任务目标。

五是出台问责机制。党政联合制发不履职、甚至阻碍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专题文件,确保各方尽职尽责、排除干扰。

六是医务人员的价值与尊严?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对医务人员崇高的定位与评价,而现实的是医务人员的付出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党政和相关部门正确的对待与评价,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环境得以改善,待遇不断提高,应有的价值与尊严才有依靠。具体的表现形式如薪酬总量应与其肩负的使命、知识与技术密集、风险、劳动强度、复杂性、不可替代性等相对应,不论采取绩效工资等怎样的分配形式,均就保持在各行各业的前列。从目前绩效工资的来源看,无不是医院增收节支得来的,其来源的正当性无容置疑。这并未动谁的奶酪,怎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

七是成败得失?若上述问题都得到解决,何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不会取得成功?成功的好处多多,若是医院,则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涨,医院的潜力得以释放,服务数量与质量相应提高,收入增加,竞争力增强,“看病难”、“看病贵”得以缓解,员工与患者满意度双提升,公益性必然进一步显现,且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若算大账,则是最大、最有效减负),解决了不少就业人员(基层医院半数甚或以上的系临时招聘人员,且其薪酬本应由财政负担的转稼给了医院)。

若失败,则没有赢家。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积极性顿消,可谓“百日建房毁于一旦”。“人在曹营心在汉”、“人浮于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成为常态,推诿病人是必然,病人流向城市医院和私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加剧;医院的人才流失,技术停滞,竞争力持续下降,收入减少直至没有,在不可能撤消公立医院的情况下,为维持其运转,必要的投入还不能少,势必增加财政的负担;医务人员与患者满意度不断恶化;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面临的矛盾纠纷不断,定然不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