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门诊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120例门诊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结果分析

金虹新

金虹新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110031)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门诊育龄期妇女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和检测,检查和检测育龄期妇女阴道病原菌感染状况,为优生保驾护航。方法对120例门诊育龄期妇女进行涂片并送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检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3例,占32%,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线索细胞检出率为100%。120例患者分泌物涂片中线索细胞阳性者,白细胞低于10个的大于70%,大于11个的占23%。结论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育龄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68-01

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和检测后发现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calvaginosis,BV)感染率在10%~41%[1],它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主要病原体是阴道加德纳菌GV)引起的无明显黏膜炎症的一种疾病。育龄期妇女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胎膜感染的比例是健康者的3倍,发生胎膜早期破裂和早产的机会是健康者的2倍。据有关资料表明,细菌性阴道病BV是导致组织性绒毛膜炎、羊水感染、剖宫产后子宫内膜炎及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在妇科门诊中,细菌性阴道病BV主要与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不孕症、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及妇科肿瘤有关[2]。女性患者感染后,如不及时诊断和系统治疗就会转为慢性感染。当机体受到外来及生理因素影响时,病原体可再次复活而侵袭传播,使病情反复发作不能治愈。现对120例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育龄期妇女120例,年龄为20岁~43岁。

1.2仪器和试剂普通生物光学显微镜(梧州市显微镜厂的XSZ-8D2A光学显微镜;细菌性阴道病检测试剂盒(珠海市丽拓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3检测方法操作标准按妇科常规棉签旋转式(用无菌棉签取阴道后壁上1/3的分泌物,停留15s,使棉签充分吸收分泌物)取妇女阴道分泌物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操作严格按照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和判断标准操作和判定[3]。

2结果

120例妇科门诊育龄期妇女中共检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3例,占32%,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线索细胞检出率为100%。120例患者分泌物涂片中线索细胞阳性者,白细胞低于10个的大于70%,大于11个的占23%,说明白细胞多数不增加。120例分泌物涂片中线索细胞阳性者正常菌群即乳酸杆菌和上皮细胞密度降低,而非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二者多数不减少。对33例细菌性阴道病的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发现其中阴道加德纳菌占优势者为90%,以弯曲弧菌形态菌占优势者为5%。

3讨论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在国内报道中,健康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率为18.9%;在妇科门诊中有异常分泌物患者为43.3%;在性乱人群中为36.7%;在孕妇中患病率为12.5%。特征是阴道生态环境的改变,阴道菌群紊乱,阴道乳酸杆菌优势被高浓度的阴道加德纳杆菌、各种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取代而且可增加艾滋病、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的易感性,据文献报道育龄期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为10%~41%[1],本组资料中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与报道的基本一致为32%。

在为我院门诊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中,线索细胞的检出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测依据和临床主要诊断依据。线索细胞是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尔菌,细菌边缘不清。阴道加德纳菌大量增多,粘附在阴道上皮细胞表面,使细胞溶解,边缘呈锯齿状,模糊不清,形成细菌性阴道病所特有的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病菌群分化后的产物,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最为主要指标[4],线索细胞的检出是细菌性阴道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临床检测依据。

另外,阴道清洁度检查,对诊断阴道炎症也有重要价值。育龄妇女阴道清洁度与女性激素周期变化有关,健康妇女阴道自净作用具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当卵巢功能不足时,易感染杂菌导致阴道不清洁,引发阴道病。

在本组检出的33例细菌性阴道病育龄期妇女中,其中乳酸杆菌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这说明,在细菌性阴道病育龄期妇女中,其中阴道分泌物中的乳酸杆菌急剧下降,这又是感染为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特征。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首位为阴道加德纳形态菌,其次为弯曲弧菌形态菌。

细菌性阴道病严重危害着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在对育龄期妇女的检查中,对于细菌性阴道病的系统筛查尤为重要,它的检查和检测为育龄期妇女的优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秀梅,翁梨驹,宋学红.细菌性阴道病76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4):230.

[2]McGregorJA,FrenchJI.Bacterialvaginosisinpregnancy.ObstetGynecolSurv,2000,55(50):96.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4]曾宪芳.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