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及对策

杨小丽

摘要: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的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形成并保持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提供帮助。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前言

任何武术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手段的实施,都是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夺取最佳水平。其中,对赛前状态的调控是解决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发挥自身应有水平的重要一环。所谓赛前状态,是指在竞赛开始之前,由于对竞赛的认识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使机能发生了条件反射的变化,物质代谢过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神经中枢兴奋性、脉搏、呼吸、血压、体温以及汗腺的活动,血糖水平等运动员在赛前的竞技状态实际是身心变化的综合。有关文献表明,每个运动员在面临重大比赛环境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紧张状态,并由此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研究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及解决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1武术运动员赛前焦虑症状分析

1.1运动员竞赛焦虑量表(SCAT)。这是由美国学者马腾斯(Martens,1982)专为学生编制而成的焦虑量表,它具有对学生作特殊测定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编制了“竞赛状态焦虑量表”。该量表共有27题,分别从运动竞赛状态焦虑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每个方面有9题,每题有“一点也不”、“有一点”、“适中”、“非常强烈”四个答案,得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中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况的担忧,这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所引起的焦虑,它主要是以单元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极的话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的。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中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己的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它通过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头脑模糊不清晰或肌肉紧张感的提高而表现出来。状态自信心是指运动员在竞赛是或竞赛前,后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一般说来,焦虑分越高,说明运动员的紧张程度越大;焦虑越低,说明运动员的紧张程度越小。状态自信心得分的高低与运动员的紧张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运动员处于赛前过度紧张状态。这种过度紧张的原因有的是对比赛意义的深刻认识产生的高度责任感变成了思想负担或精神压力;有的是“强敌面前不知所措而过度紧张;有的是过分低估自己的力量而产生焦虑。由于这些原因而使运动员心理活动达到极度紧张水平,表现为过早兴奋和过度兴奋,比赛前几天就进入临战状态,希望马上投入比赛。由于过度兴奋,对微弱的刺激也产生强烈的反应,心里忐忑不安、坐卧不宁、慌张焦虑、注意不集中。在这种状态下,思考粗糙、判断不准确,容易发生激情,出现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状态。若参加比赛则易手足失措和动作失误。这种过度兴奋需付出和消耗极大的生理能理和心理能量,因而运动员很容易疲劳。

1.2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焦虑。武术运动属于主观性评分项目,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往往影响运动的认知状态;而且武术套路比赛对运动员的感知、记忆、思维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假设:认知特征较为显著的武术运动,其运动成绩更多地受到认知焦虑的影响。

然而,当今武术套路运动赛前心理往往被运动员重视不够,这种现象是极为错误的,必须提醒运动员给予高度重视。有些运动员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赛前紧张。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生理过程变化异常,呼吸短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四肢紧张、动作不协调、失眠、反应迟钝。赛前思想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信心不足。还有的运动员赛前冷淡,情绪低落。赛前感到软弱无力、心境不佳、体力显著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信心缺乏、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经常发生受伤事故及其他意外事故。不良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挥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比赛套路演练的节奏把握不住、有遗漏、间断、停顿、触地、机械脱落、完成时间不够等现象,造成比赛的失利从而影响了比赛成绩。

1.3影响焦虑状态的几个主要因素。要控制和调节好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使其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就需要成分了解影响焦虑的原因,研究表明运动员焦虑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3.1焦虑与时间。美国运动心里学家对焦虑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焦虑状态是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的。

一般来说,越接近比赛,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越高,但比赛开始后,焦虑水平又有降低的趋势,当比赛过半和赛后不久,焦虑水平又有回升的趋势,这一曲线是与经验符合的。

赛前、赛中的焦虑水平的变化特点,可以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赛后焦虑水平为何提高呢?主要是运动员在比赛接受后的当天晚上,甚至一连几天都会想着竞赛中的某些情景;或者由于沉浸在胜利的情景中而过分兴奋;或者因回忆失败的情景而产生忧虑、沮丧、消极等情绪,这些都是造成焦虑水平提高的原因。但是,这只能说明焦虑水平随时间而变化的普通现象。实际上,这种变化现象也会因人、因项目、因事件的发生特点而迥然不一。

1.3.2焦虑与压力。一般来说,运动员面临的压力越大,焦虑水平越高,运动员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比赛性质。越是重大的,关键性的比赛,运动员所感到的压力越大,焦虑水平也随之提高。(2)社会要求。社会需求主要来自球迷、朋友、家属成员和教练,当社会对运动员的期望和要求越高时,运动员就会感到很重压力。(3)目标的制定不切实际。运动员给自己定的目标应适当,应是自己通过最大努力所达到的。目标定的太高,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就会产生一种空虚感和压力感。(4)生活经历。当运动员的生活受到严重挫折是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

2对策

为了减轻和避免运动员在大赛前的过度紧张,在大赛前要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调整的基本目的是增强心理的稳定性,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和思想负担,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一种最能与比赛相适应的心理状态,这对于比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认知状态焦虑对策。首先教练员要提前发现运动员的过度紧张,及时采取引导和转换的方法,使运动员从精神过度紧张中解放出来。教练员要以同情的、体谅的态度通过友好的交谈来改变这种不符合竞赛要求的心理状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意义,激发起比赛的动机,鼓舞起高昂的情绪,产生战斗的要求并具有必胜的信念。在谈话中要把对运动员的期望水平控制好,与运动员一起制定比赛目标。其次教练员在赛前要多鼓励运动员,比如说一些像“你最了解你自己的能力,所以什么也不要考虑,放心去干吧”。

躯体状态焦虑对策。首先可采用调整呼吸的对策,在上场前,感到紧张时可以几次腹式深呼吸以缓解紧张情绪,或大吼几声亦可缓解紧张情绪。其次可采用放松肌肉对策,当精神过度紧张时,往往会感到颈部肌肉僵硬、双肩耸起,因此可闭目静坐,回忆过去成功的经验,体验一下取胜的欢乐,这样可以起到回避信息,防止外界干扰作用,使心情保持平静。

状态自信心的对策。赛前感到精神紧张或被其他消极想法困扰时,可采用内部语言暗示和提醒自己,使正在盘算的错误思想中断,用积极的想象或思考去代替。另外教练员要给运动员分析他的长处所在,对手的短处所在,让运动员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田广秋.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4):37-39.

[2]秦枫,唐步凯.谈谈运动员赛前焦虑[J].体育科研,1997(4):43-46.

[3]戴晶斌,祝蓓里.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武术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4):42-48.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官淑清.如何做好赛前心理准备[J].山东体育科技,1995(2):34.

[6]傅海金等.克服武术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良心态的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4):36-38.